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

中文摘要第11-15页
英文摘要第15-19页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第20-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56页
    §1.1 引言第21-22页
    §1.2 重金属离子污染的现状与危害第22页
    §1.3 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的研究与进展第22-27页
        1.3.1 光谱法检测重金属离子第22-24页
            1.3.1.1 原子吸收光谱法第22-23页
            1.3.1.2 原子发射光谱法第23页
            1.3.1.3 原子荧光光谱法第23-24页
            1.3.1.4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第24页
        1.3.2 质谱法检测重金属离子第24页
        1.3.3 色谱法检测重金属离子第24-25页
        1.3.4 电化学法检测重金属离子第25-27页
            1.3.4.1 极谱法和伏安法第26页
            1.3.4.2 电位分析法第26页
            1.3.4.3 电导分析法第26-27页
            1.3.4.4 安培分析法第27页
    §1.4 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27-44页
        1.4.1 基于无机纳米材料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第28-33页
            1.4.1.1 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第28-31页
            1.4.1.2 碳纳米材料第31-33页
                1.4.1.2.1 碳纳米管第31-32页
                1.4.1.2.2 石墨烯第32-33页
            1.4.1.3 介孔硅材料第33页
            1.4.1.4 其它无机纳米材料第33页
        1.4.2 基于有机材料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第33-36页
            1.4.2.1 有机小分子第34-35页
            1.4.2.2 有机聚合物第35-36页
        1.4.3 基于生物材料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第36-44页
            1.4.3.1 多肽及蛋白质第36-37页
            1.4.3.2 酶第37-38页
            1.4.3.3 功能核酸第38-44页
                1.4.3.3.1 T-Hg~(2+)-T第38-40页
                1.4.3.3.2 核酸酶第40-42页
                1.4.3.3.3 核酸适配体第42页
                1.4.3.3.4 G-四联体第42-44页
            1.4.3.4 细胞及微生物第44页
    §1.5 电化学检测重金属离子技术的发展趋势第44-46页
    §1.6 本论文的出发点和主要工作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6页
第二章 氮掺杂多孔碳-离子液体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对镉离子的检测第56-72页
    摘要第56页
    §2.1 引言第56-58页
    §2.2 实验部分第58-59页
        2.2.1 试剂及仪器第58-59页
        2.2.2 N@MOG-C的制备第59页
        2.2.3 电化学检测步骤第5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9-68页
        2.3.1 PPy@MOG与N@MOG-C的表征第59-62页
        2.3.2 N@MOG-C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第62-64页
        2.3.3 条件优化第64-65页
        2.3.4 分析性能第65-66页
        2.3.5 抗干扰能力、重现性与稳定性第66-67页
        2.3.6 实际水样中Cd(Ⅱ)的检测第67-68页
    §2.4 结论第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第三章 高负载铋纳米粒子的多孔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重金属离子高灵敏的电化学检测第72-86页
    摘要第72页
    §3.1 引言第72-74页
    §3.2 实验部分第74-75页
        3.2.1 试剂及仪器第74页
        3.2.2 NPCGS与BiNPs@NPCGS的制备第74-75页
        3.2.3 电化学检测Pb~(2+)与Cd~(2+)第7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5-83页
        3.3.1 NPCGS与BiNPs@NPCGS的表征第75-77页
        3.3.2 BiNPs@NPCGS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第77-79页
        3.3.3 条件优化第79-80页
        3.3.4 分析性能第80-81页
        3.3.5 抗干扰能力、重现性及稳定性第81-82页
        3.3.6 实际样品分析第82-83页
    §3.4 结论第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第四章 基于单金属离子诱导的DNA三向接合特殊结构分析平台实现汞离子高灵敏电化学检测第86-100页
    摘要第86页
    §4.1 引言第86-87页
    §4.2 实验部分第87-89页
        4.2.1 试剂及仪器第87-88页
        4.2.2 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第88-89页
        4.2.3 电化学检测Hg~(2+)第89页
        4.2.4 凝胶电泳实验第8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9-97页
        4.3.1 电化学传感器的表征第89-91页
        4.3.2 DNA-TWJ结构的电分析性能第91-92页
        4.3.3 条件优化第92页
        4.3.4 传感器的有效面积第92页
        4.3.5 捕获探针的表面密度第92-93页
        4.3.6 DNA-TWJ方法检测Hg~(2+)第93-94页
        4.3.7 选择性、重现性与稳定性第94-96页
        4.3.8 实际样品分析第96-97页
    §4.4 结论第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第五章 基于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模拟酶增敏的核酸酶探针的设计与铅离子高灵敏电化学检测第100-115页
    摘要第100页
    §5.1 引言第100-102页
    §5.2 实验部分第102-105页
        5.2.1 试剂及仪器第102-103页
        5.2.2 (Fe-P)_n-MOF的制备第103页
        5.2.3 GR-5/(Fe-P)_n-MOF探针的制备第103-104页
        5.2.4 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第104页
        5.2.5 电化学检测Pb~(2+)第104页
        5.2.6 实际样品检测第104-10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5-112页
        5.3.1 (Fe-P)_n-MOF的表征第105-106页
        5.3.2 (Fe-P)_n-MOF模拟酶的催化性能第106-108页
        5.3.3 (Fe-P)_n-MOF模拟酶的稳定性第108-109页
        5.3.4 传感器的可行性分析第109-110页
        5.3.5 条件优化第110页
        5.3.6 电化学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第110-111页
        5.3.7 传感器的选择性第111-112页
        5.3.8 土壤样品分析第112页
    §5.4 结论第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第六章 基于核酸适配体结构转变构建的亚砷酸盐电化学检测方法第115-126页
    摘要第115页
    §6.1 引言第115-117页
    §6.2 实验部分第117-118页
        6.2.1 试剂及仪器第117页
        6.2.2 As(Ⅲ)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第117-118页
        6.2.3 电化学检测As(Ⅲ)第118页
        6.2.4 圆二色谱第118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8-122页
        6.3.1 可行性分析第118-119页
        6.3.2 条件优化第119-120页
        6.3.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第120-121页
        6.3.4 选择性、重现性与稳定性第121页
        6.3.5 实际样品分析第121-122页
    §6.4 结论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6页
第七章 基于铜离子催化氧化半胱氨酸调控银纳米粒子组装的铜离子电化学检测方法第126-138页
    摘要第126页
    §7.1 引言第126-128页
    §7.2 实验部分第128-129页
        7.2.1 试剂及仪器第128页
        7.2.2 DSP-AuNPs的制备第128-129页
        7.2.3 AgNPs的制备第129页
        7.2.4 传感器的制备第129页
        7.2.5 电化学检测Cu~(2+)第129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29-135页
        7.3.1 DSP-AuNPs与AgNPs的表征第129-130页
        7.3.2 化学传感器的表征第130页
        7.3.3 条件优化第130-132页
        7.3.4 电化学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第132-133页
        7.3.5 选择性、再生性及稳定性第133-134页
        7.3.6 实际样品分析第134-135页
    §7.4 结论第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38页
附录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数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氮掺杂碳材料的酶生物燃料电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