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者近亲属缺位之民事起诉主体--以交通事故中无名流浪汉死亡赔偿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提出问题:死者近亲属缺位如何提起民事诉讼 | 第10-13页 |
·提出案例 | 第10页 |
·分析案例 | 第10-11页 |
·总结案例问题:起诉主体缺位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起诉主体缺位的本质分析:法律漏洞 | 第13-19页 |
·法律漏洞的客观存在 | 第13-15页 |
·法律漏洞的确定方法 | 第15-19页 |
·同等事物同等处遇原则确定 | 第15页 |
·排除法确定 | 第15-18页 |
·自身特征确定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起诉主体缺位的解决思路:起诉主体的填补 | 第19-30页 |
·法律漏洞填补的必要性 | 第19页 |
·法律漏洞填补的主体 | 第19-21页 |
·代替起诉的基础 | 第21-30页 |
·代替起诉的价值基础 | 第21-25页 |
·公平正义 | 第21-23页 |
·社会秩序 | 第23-24页 |
·诉讼效率 | 第24-25页 |
·代替起诉的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诉讼实施权理论 | 第25-26页 |
·诉之利益理论 | 第26-27页 |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大理论 | 第27-28页 |
·法官自由裁量权理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起诉主体缺位的具体填补:民政部门 | 第30-41页 |
·法律漏洞填补的方法 | 第30-32页 |
·法律漏洞的类别:体系外的漏洞 | 第30-31页 |
·体系外漏洞的填补方法:目的性扩张、利益衡量 | 第31-32页 |
·目的性扩张与支持起诉原则 | 第32-34页 |
·目的性扩张与民政部门职能 | 第34-36页 |
·目的性扩张与监护制度 | 第36-37页 |
·利益衡量 | 第37-39页 |
·利益衡量的必要性 | 第37页 |
·利益衡量的运用 | 第37-39页 |
·民政部门起诉的实践基础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