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RailML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闭塞分区划分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区间轨道电路分割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4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 第16-17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篇章结构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2 基于RAILML的列控基础数据模型 | 第20-34页 |
2.1 列控基础数据 | 第20-23页 |
2.1.1 列控基础数据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信号与其他专业接口分析 | 第20-22页 |
2.1.3 构建列控基础数据模型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2.2 RAILML的应用 | 第23-27页 |
2.2.1 XML技术概述 | 第23-24页 |
2.2.2 RailML概述及层次结构 | 第24-25页 |
2.2.3 研究工具XMLSpy | 第25-27页 |
2.3 列控基础数据的RAILML模型及参数扩展 | 第27-32页 |
2.3.1 RailML在列控基础数据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2.3.2 RailML的参数扩展 | 第29-31页 |
2.3.3 构建列控基础数据RailML模型的意义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闭塞分区划分优化计算方法 | 第34-52页 |
3.1 自动闭塞概述 | 第34-35页 |
3.1.1 自动闭塞的概念 | 第34页 |
3.1.2 自动闭塞的分类 | 第34-35页 |
3.2 闭塞分区划分目标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3.2.1 闭塞分区划分目标 | 第35-36页 |
3.2.2 闭塞分区划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3.3 四显示自动闭塞列车区间追踪间隔模型 | 第37-39页 |
3.4 多目标优化算法 | 第39-43页 |
3.4.1 遗传算法 | 第39-41页 |
3.4.2 多目标优化 | 第41页 |
3.4.3 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 | 第41-43页 |
3.5 基于NSGA-Ⅱ算法的模型求解 | 第43-50页 |
3.5.1 模型及变量定义 | 第43页 |
3.5.2 四显示自动闭塞划分目标函数 | 第43-44页 |
3.5.3 四显示自动闭塞划分约束条件 | 第44-46页 |
3.5.4 模型的NSGA-Ⅱ算法求解 | 第46-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4 轨道电路划分算法 | 第52-66页 |
4.1 轨道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52-53页 |
4.2 轨道电路的划分原则 | 第53-57页 |
4.2.1 频率布置要求 | 第53页 |
4.2.2 调谐区布置要求 | 第53-54页 |
4.2.3 轨道电路的极限长度 | 第54-55页 |
4.2.4 补偿电容设计原则 | 第55-57页 |
4.3 轨道电路划分算法设计 | 第57页 |
4.3.1 轨道电路划分目标 | 第57页 |
4.3.2 模型和变量的定义 | 第57页 |
4.4 轨道电路分割点"经济"策略的求解 | 第57-59页 |
4.5 轨道电路分割点"平均"策略的求解 | 第59-64页 |
4.5.1 模拟退火算法概述 | 第59-60页 |
4.5.2 模拟退火算法流程 | 第60-61页 |
4.5.3 轨道电路划分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 第61-62页 |
4.5.4 模型的模拟退火算法求解 | 第62-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实际线路算法验证 | 第66-76页 |
5.1 线路数据及模型 | 第66-68页 |
5.2 闭塞分区划分 | 第68-72页 |
5.3 轨道电路分割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6-7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A | 第82-84页 |
图索引 | 第84-86页 |
表索引 | 第86-8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9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