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0.1 免疫传感法概述 | 第10-11页 |
0.2 纳米材料 | 第11页 |
0.3 双模式免疫传感器 | 第11-15页 |
0.3.1 双模式免疫传感器概述 | 第11页 |
0.3.2 设计原理 | 第11-13页 |
0.3.3 基本分类 | 第13-14页 |
0.3.4 基本思路 | 第14-15页 |
0.4 电化学-光电化学双模式概述 | 第15-17页 |
0.4.1 电化学-光电化学复合型传感探针 | 第17页 |
0.5 发展趋势 | 第17-20页 |
第一章 还原型氧化石墨烯-石墨相碳化氮复合物为基底的新型电化学-光电化学双模式竞争型免疫传感器 | 第20-32页 |
1.1 引言 | 第20-21页 |
1.2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1.2.1 试剂和材料 | 第21-22页 |
1.2.2 仪器 | 第22页 |
1.2.3 双响应的竞争型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 第22页 |
1.2.4 光电化学和电化学测定 | 第22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1页 |
1.3.1 实验条件优化 | 第23-24页 |
1.3.2 材料表征 | 第24-25页 |
1.3.3 g-CN与rGO复合物的光电化学性能和机理 | 第25-27页 |
1.3.4 双模式免疫传感的双信号响应 | 第27-28页 |
1.3.5 双模式传感器的分析与应用 | 第28-3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以MNS-Hb为标记探针构建的超灵敏的电化学-光电化学双模式免疫传感研究 | 第32-50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33页 |
2.2.2 仪器 | 第33-34页 |
2.2.3 合成MNS | 第34页 |
2.2.4 制备多功能探针标记的二抗 | 第34-35页 |
2.2.5 构建双信号免疫传感器 | 第35页 |
2.2.6 血清样品的制备 | 第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8页 |
2.3.1 MNS表征 | 第35-39页 |
2.3.2 条件优化 | 第39-40页 |
2.3.3 多功能探针的特性 | 第40-42页 |
2.3.4 光电化学过程的机制与动力学研究 | 第42-43页 |
2.3.5 双信号免疫传感器的构建过程 | 第43-45页 |
2.3.6 双信号传感 | 第45-46页 |
2.3.7 逻辑系统对血清样品中CEA含量的分析 | 第46-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p型半导体AgI-CS纳米粒子作为模拟酶催化生物沉淀构建光阴极-阻抗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 第50-66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51-52页 |
3.2.2 仪器 | 第52页 |
3.2.3 合成CS功能化的AgI纳米粒子(SICNP) | 第52页 |
3.2.4 AgI-CS-Ab_2的制备 | 第52页 |
3.2.5 光阴极免疫传感器的构建过程 | 第52-53页 |
3.2.6 清样品制备 | 第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3页 |
3.3.1 AgI-CS表征 | 第53-54页 |
3.3.2 AgI-CS的光电性能 | 第54-56页 |
3.3.3 探针的生物催化活性 | 第56-57页 |
3.3.4 CN/AgI-CS复合物的光电化学性质 | 第57-59页 |
3.3.5 生物沉积反应增强的光电免疫传感器 | 第59-60页 |
3.3.6 光阴极免疫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 第60-63页 |
3.3.7 清样品测试 | 第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个人简历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