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创新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5-9页
绪论第9-15页
    一、研究价值第9页
    二、现实意义第9-10页
    三、社会治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四、研究思路第12页
    五、研究方法第12-15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关联第15-23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与社会治理概述第15-18页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总概述第15-16页
        二、社会治理的总概述第16-18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体现社会治理的创新第18-20页
        一、实践方式的导向—人民自治的实践第18-19页
        二、主体性的延伸—参与式民主的体现第19页
        三、社会关系的丰富—社区治理的多样化第19-20页
    第三节 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第20-23页
        一、社会治理创新拓展了人类的生存方式第20-21页
        二、社会治理创新拓展了人类的交往方式第21页
        三、社会治理创新拓展了人类的组织形式第21-23页
第二章 我国社会治理的实践演进第23-31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前“管控型”的社会治理第23-25页
        一、改革开放以前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第23-24页
        二、改革开放以前社会治理的作用及其局限第24-25页
    第二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型社会治理第25-27页
        一、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型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第25-26页
        二、发展型社会治理的作用及限度第26-27页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治理第27-31页
        一、和谐型社会治理的特征第28-29页
        二、关于和谐型社会治理的未来发展第29-31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视域下我国社会治理的理念创新第31-39页
    第一节 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创新理念第31-33页
        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第32页
        二、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第32-33页
    第二节 树立协同治理的社会治理创新理念第33-36页
        一、发挥政府领导的核心作用第33-35页
        二、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第35-36页
    第三节 树立依法治理的社会治理创新理念第36-39页
        一、牢固依法治理的法治理念第36-37页
        二、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第37-39页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视域下我国社会治理的体制创新第39-47页
    第一节 社会治理主体制度的构建第39-41页
        一、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导者第39-40页
        二、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第40页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基层治理的主体第40-41页
    第二节 社会治理协商制度的构建第41-44页
        一、实现社会协商多元主体的平等第41-42页
        二、重视社会协商主体的培育第42-43页
        三、提高社会协商的效力第43-44页
    第三节 社会治理保障制度的构建第44-47页
        一、建立社会治理责任共担机制第44页
        二、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第44-45页
        三、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45-47页
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1-53页
致谢第53-55页
个人简历第55-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及实践比较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人民自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