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的借鉴意义与主要不足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普惠金融与城乡经济统筹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1 普惠金融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2 城乡经济统筹的内涵 | 第19页 |
2.2 普惠金融与城乡经济统筹的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2.2.1 普惠金融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2.2 城乡经济统筹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与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34页 |
3.1 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3.1.1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且信贷需求规模大 | 第23-26页 |
3.1.2 农村金融机构形式多样化 | 第26-27页 |
3.1.3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长迅速但规模仍然较小 | 第27页 |
3.1.4 涉农贷款稳步提升 | 第27-28页 |
3.1.5 农村金融制度不断创新 | 第28-29页 |
3.2 吉林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现状分析 | 第29-34页 |
3.2.1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渐扩大 | 第30页 |
3.2.2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逐渐扩大 | 第30-31页 |
3.2.3 城乡投入比例失衡 | 第31-32页 |
3.2.4 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 | 第32-34页 |
第4章 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与城乡经济统筹的协同发展机制与实证检验 | 第34-44页 |
4.1 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与城乡经济统筹的协同发展机制 | 第34-36页 |
4.1.1 普惠金融对城乡经济统筹的影响机制 | 第34-35页 |
4.1.2 城乡经济统筹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影响机制 | 第35页 |
4.1.3 普惠金融与城乡经济统筹的互动机制框架 | 第35-36页 |
4.2 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与城乡经济统筹的协同发展模型 | 第36-38页 |
4.2.1 子系统有序度模型 | 第36-37页 |
4.2.2 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模型 | 第37-38页 |
4.3 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水平与城乡经济统筹的测算指标与数据 | 第38-40页 |
4.3.1 普惠金融的测算指标 | 第38-40页 |
4.3.2 城乡经济统筹的测算指标 | 第40页 |
4.3.3 普惠金融与城乡经济统筹基础数据 | 第40页 |
4.4 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与城乡经济统筹的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40-44页 |
4.4.1 权重的计算 | 第41页 |
4.4.2 有序度测算 | 第41-42页 |
4.4.3 协同度测算 | 第42-43页 |
4.4.4 实证结论 | 第43-44页 |
第5章 促进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与城乡经济统筹协同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 第44-49页 |
5.1 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 第44-46页 |
5.1.1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普惠金融机构体系 | 第45页 |
5.1.2 构建便捷有效的农村普惠金融的渠道体系 | 第45-46页 |
5.1.3 构建层次多样服务多元的农村普惠金融产品体系 | 第46页 |
5.1.4 构建农村普惠金融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体系 | 第46页 |
5.2 健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机制与体制 | 第46-49页 |
5.2.1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第46-47页 |
5.2.2 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 第47页 |
5.2.3 加快城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