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嵌段反应聚合物Anhy-PS-Br/Anhy-PS-Anth的合成与相容特性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4页
插图清单第14-15页
插表清单第15-16页
1. 绪论第16-17页
2. 文献综述第17-35页
   ·引言第17页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概况第17-20页
     ·聚合物共混第17-18页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第18-20页
   ·相容剂的合成方法第20-25页
     ·相容剂的特点和作用第20-21页
     ·接枝相容剂第21-23页
     ·嵌段相容剂第23-24页
     ·其他相容剂第24-25页
   ·相容剂结构和组成对共混相容的影响第25-30页
     ·相容剂第25-27页
   1. 嵌段共聚物第25-26页
   2. 接枝共聚物第26-27页
   3. 嵌段和接枝共聚物的比较第27页
     ·相容剂前驱体第27-29页
   1. 碱性基团的相容剂前驱体第27-28页
   2. 酸性基团的相容剂前驱体第28-29页
     ·相容剂与其前驱体的比较第29-30页
   ·相容效果的分析方法第30-32页
   ·文献小结第32-33页
   ·研究目标和思路第33-35页
3. ANHY-PS-BR的合成及其表征第35-46页
   ·引言第35页
   ·实验方法第35-38页
     ·实验原料第35-36页
     ·4-溴代甲基邻苯二甲酸酐的合成第36页
     ·Anhy-PS-Br的合成第36页
     ·PS-b-PA6的共混合成及其提纯第36-37页
     ·实验表征方法第37-38页
   1. NMR分析第37页
   2. FTIR分析第37页
   3. DSC分析第37页
   4. SEC分析第37页
   5. 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第37-38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45页
     ·Anhy-PS-Br合成的反应机理第38页
     ·Anhy-PS-Br的结构表征第38-41页
     ·Anhy-PS-Br的相容特性第41-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ANHY-PS-BR、PS-CO-TMI和SMA相容特性的比较第46-60页
   ·引言第46页
   ·实验方法第46-49页
     ·原料第46-47页
     ·PS-co-TMI的制备第47页
     ·SMA的制备第47-48页
     ·共混物的制备第48页
     ·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第48-49页
     ·静态热处理第4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9-58页
     ·原位相容机理第49-50页
     ·相容反应过程中的流变表征第50-52页
     ·Anhy-PS-Br、PS-co-TMI和SMA在双连续相中的比较第52-54页
     ·Anhy-PS-Br、PS-co-TMI和SMA在分散相中的比较第54-55页
     ·热历史过程中Anhy-PS-Br和PS-co-TMI的稳定分散相形态的特性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5. PS-G-PA6的主链链长对相容特性的影响第60-71页
   ·引言第60页
   ·实验方法第60-63页
     ·原料第60-61页
     ·PS-g-PA6的制备第61-62页
     ·共混物的制备第62-63页
     ·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第63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3-69页
     ·PS-g-PA6的组成第63-65页
     ·PS-g-PA6在不同共混体系的相容特性第65-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6. 示踪性相容剂前驱体ANHY-PS-ANTH的合成与表征第71-82页
   ·引言第71-72页
   ·实验方法第72-74页
     ·原料第72页
     ·Anhy-PS-Anth的合成第72页
     ·分析方法第72-73页
     ·RTD的在线测量第73-74页
   ·结果与讨论第74-80页
     ·示踪性相容剂前驱体的合成机理第74页
     ·Anhy-PS-Anth的结构特征第74-76页
     ·Anhy-PS-Anth的荧光特性第76-77页
     ·Anhy-PS-Anth的相容特性第77-79页
     ·Anhy-PS-Anth在挤出过程中的RTD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2-85页
   ·结论第82-83页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氧苄氟菊酯的合成研究
下一篇: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工艺中的水淬冷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