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建筑业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 第17-23页 |
1.1 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1.1.1 农民工 | 第17-18页 |
1.1.2 建筑业农民工 | 第18-19页 |
1.1.3 养老保险 | 第19页 |
1.1.4 建筑企业劳保统筹 | 第19-20页 |
1.2 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1.2.1 市场失灵 | 第20页 |
1.2.2 责任政府 | 第20-21页 |
1.2.3 风险社会 | 第21-22页 |
1.2.4 治理理论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建筑业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意义和现状 | 第23-27页 |
2.1 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意义 | 第23-25页 |
2.1.1 增加养老保险覆盖率,应对老龄化挑战 | 第23页 |
2.1.2 保障农民工切身权益 | 第23-24页 |
2.1.3 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及发展 | 第24-25页 |
2.2 吕梁市建筑业农民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2.2.1 养老保险实际参保率较低 | 第25页 |
2.2.2 建筑企业缴纳养老保险不积极 | 第25-26页 |
2.2.3 政府部门监管能力不足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阻碍因素 | 第27-35页 |
3.1 农民工自身方面的原因 | 第27-28页 |
3.1.1 自身相关认识不足,不愿参保 | 第27页 |
3.1.2 流动性大,参保实际作用小 | 第27-28页 |
3.1.3 收入水平低,参保不是当务之急 | 第28页 |
3.2 建筑企业方面的原因 | 第28-31页 |
3.2.1 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务市场混乱 | 第28-29页 |
3.2.2 建筑企业盲目追求利润,逃避社会责任 | 第29-30页 |
3.2.3 建筑企业自身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 第30页 |
3.2.4 企业资金缺口大,参保存在压力 | 第30-31页 |
3.3 政府方面的原因 | 第31-35页 |
3.3.1 养老统筹层次低,异地转接困难 | 第31-32页 |
3.3.2 人为设置障碍,机构效率低下 | 第32-33页 |
3.3.3 户籍等其他相关制度的羁绊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建筑业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 第35-42页 |
4.1 政府主导,优化建筑业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 | 第35-38页 |
4.1.1 分类推进建筑业农民工参保 | 第35-36页 |
4.1.2 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一卡通制度 | 第36-37页 |
4.1.3 规范劳务市场,强化劳保基金的收取、管理和分配 | 第37-38页 |
4.2 整体改革,做好意识、宣传、资金和相关制度的跟进 | 第38-42页 |
4.2.1 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责任意识的增强 | 第38-39页 |
4.2.2 加强对建筑企业及农民工的政策宣传 | 第39-40页 |
4.2.3 发挥财政的调节和保底作用 | 第40页 |
4.2.4 户籍、土地等相关制度的跟进改革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