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洱海湿地保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系统概述第13-19页
    1.1 问题提出第13-14页
    1.2 基于决策支持的湿地保护信息系统第14-16页
    1.3 洱海流域管理需求第16-17页
        1.3.1 湿地水资源第16页
        1.3.2 湿地植物资源第16-17页
        1.3.3 湿地动物资源第17页
    1.4 项目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4.1 项目研究的目的第17页
        1.4.2 项目研究的意义第17-18页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8-19页
第2章 技术基础及数学模型第19-30页
    2.1 基于决策支持的洱海湿地保护信息系统第19-21页
        2.1.1 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第19-20页
        2.1.2 决策支持系统在洱海流域湿地保护中的应用第20-21页
    2.2 洱海湿地保护信息系统数学模型第21-26页
        2.2.1 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植被覆盖度计算模型第22页
        2.2.2 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模型第22-23页
        2.2.3 树木覆盖率计算模型第23-26页
    2.3 数据获取第26-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需求分析第30-37页
    3.1 洱海湿地保护信息系统设计技术路线图第30-31页
    3.2 洱海湿地保护系统分析第31-33页
        3.2.1 湿地健康评价第31-32页
        3.2.2 湿地植被现状第32页
        3.2.3 湿地植物引种第32-33页
    3.3 系统目标和规划第33-34页
    3.4 系统开发工具和环境第34-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第37-59页
    4.1 系统设计第37-43页
        4.1.1 系统设计流程第37-38页
        4.1.2 数据准备第38-43页
    4.2 系统功能分析第43-47页
        4.2.1 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第43页
        4.2.2 系统各个子模块功能详细设计第43-47页
    4.3 数据设计第47-51页
        4.3.1 分析对象第47-50页
        4.3.2 绘制类图第50-51页
    4.4 对象模型映射为代码第51-53页
        4.4.1 数据连接公共模块的描述第51页
        4.4.2 功能整合性指标评价对象的映射第51-53页
    4.5 将持久性数据对象映射到数据表第53-55页
        4.5.1 功能整合性指标评价第54页
        4.5.2 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第54-55页
    4.6 编程实现该对象第55-58页
        4.6.1 功能整合性指标类第55-57页
        4.6.2 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类第57-58页
    4.7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系统实现及应用第59-70页
    5.1 洱海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块的实现第59-63页
        5.1.1 洱海湿地健康评价子模块实现第59-60页
        5.1.2 洱海湿地介绍子模块实现第60-61页
        5.1.3 湿地N、P分析子模块实现第61-62页
        5.1.4 决策支持子模块实现第62-63页
    5.2 湿地植物引种子模块实现第63-69页
        5.2.1 湿地植物引种子模块实现第63-64页
        5.2.2 洱海流域树木覆盖率计算子模块的实现第64-65页
        5.2.3 基于NDVI混合像元二分模型植被覆盖度计算子模块的实现第65-66页
        5.2.4 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子模块的实现第66-69页
    5.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致谢第76-7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济南市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Sinovation三维可视化浏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