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农田暗管排盐效果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前言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水利措施改良 | 第13页 |
| ·农业技术措施改良 | 第13-14页 |
| ·生物改良 | 第14-15页 |
| ·化学改良 | 第15-16页 |
| ·暗管排盐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管材应用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 ·气候条件 | 第21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页 |
| ·土壤性状 | 第21-22页 |
| ·试验设计 | 第22-24页 |
| ·试验区简介 | 第22页 |
| ·试验设计 | 第22-24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4-25页 |
| ·土样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4-25页 |
| ·土样采集方法 | 第24页 |
| ·土壤物理指标 | 第24页 |
| ·土壤含盐量 | 第24页 |
| ·土壤有机质及养分测定 | 第24-25页 |
| ·水样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5页 |
| ·水样采集 | 第25页 |
| ·水位和排水量 | 第25页 |
| ·浅层地下水和排水矿化度 | 第25页 |
| ·气象数据 | 第25页 |
| ·作物产量 | 第25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7页 |
| ·暗管排水对土壤盐分影响 | 第26-32页 |
| ·土壤含盐量年内变化 | 第26-30页 |
| ·0-20cm表层土壤含盐量变化 | 第26-27页 |
| ·0-60cm耕层土壤含盐量变化 | 第27-28页 |
| ·0-100cm土体含盐量变化 | 第28-30页 |
| ·土壤剖面脱盐规律 | 第30-31页 |
| ·蒸发条件下土壤剖面水盐运移变化 | 第31-32页 |
| ·暗管排水对浅层地下水影响 | 第32-37页 |
| ·地下水水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 ·暗管排水对浅层地下水矿化度的影响 | 第35页 |
| ·暗管排水效果研究 | 第35-37页 |
| ·暗管排盐效果研究 | 第37页 |
| ·暗管排水对土壤环境影响 | 第37-45页 |
| ·暗管排水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38-40页 |
| ·暗管排水对土壤有机质影响 | 第40-41页 |
| ·暗管排水对土壤全效养分影响 | 第41-43页 |
| ·土壤全氮量变化 | 第41-42页 |
| ·土壤全磷量变化 | 第42-43页 |
| ·暗管排水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土壤速效氮含量变化 | 第43页 |
| ·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 | 第43-44页 |
| ·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 | 第44-45页 |
| ·暗管排水对作物产量影响 | 第45-47页 |
| 4 讨论 | 第47-49页 |
| ·区域地下水水位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47页 |
| ·秸秆排水体的脱盐效果 | 第47-48页 |
| ·暗管排水与土壤养分状况 | 第48-49页 |
| 5 结论 | 第49-51页 |
| ·暗管排水的土壤脱盐规律 | 第49页 |
| ·暗管排水的浅层地下水水盐变化特点 | 第49页 |
| ·秸秆排水体和PVC管的排水排盐效果 | 第49页 |
| ·暗管排水对土壤环境影响 | 第49-50页 |
| ·黄河三角洲地区暗管埋设的适宜布置 | 第50-51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 7 致谢 | 第59-60页 |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