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临床研究 | 第9-18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9页 |
| 二、相关标准 | 第9-10页 |
| (一)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标准 | 第9页 |
| (二)西医诊断 | 第9页 |
| (三)心绞痛的积分标准及分级标准 | 第9页 |
| (四)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标准及中医证候分级标准 | 第9页 |
| (五)纳入标准 | 第9-10页 |
| (六)排除标准 | 第10页 |
| (七)剔除标准 | 第10页 |
| (八)脱落标准 | 第10页 |
| (九)终止标准 | 第10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一)分组 | 第10页 |
| (二)治疗方法 | 第10-11页 |
| (三)安全性观察项目 | 第11页 |
| (四)疗效性观察项目 | 第11页 |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第11-12页 |
| (一)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 第11-12页 |
| (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第12页 |
| (三)心电图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 第12页 |
| 五、统计学方法 | 第12页 |
| 六、研究结果 | 第12-17页 |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第12-13页 |
| (二)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第13-17页 |
| 七、安全观察 | 第17-18页 |
| 讨论 | 第18-28页 |
| 一、祖国医学对冠脉多支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 第18-19页 |
| 二、本课题对冠脉多支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 第19-21页 |
| (一)气虚血瘀是冠脉多支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基本病机 | 第19页 |
| (二)热毒丛生是现代冠脉多支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新的病机特点 | 第19-20页 |
| (三)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是冠脉多支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大法 | 第20-21页 |
| 三、方药分析 | 第21-24页 |
| (一)黄芪一号方加减方药分析 | 第21-22页 |
| (二)黄芪一号方加减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2-24页 |
| 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 第24-26页 |
| 五、疗效分析 | 第26页 |
| 六、结论 | 第26-28页 |
| 结语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 综述 | 第32-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附录 | 第40-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附件 | 第45-48页 |
| 详细摘要 | 第48-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