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额盆地设施葡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1 设施葡萄种植及其应用 | 第12页 |
| 2 塔额盆地设施葡萄种植情况 | 第12页 |
| 3 葡萄灰霉病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 ·葡萄灰霉病发病症状 | 第12-13页 |
| ·葡萄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 | 第13页 |
| ·葡萄灰霉病侵染循环及发病规律 | 第13-14页 |
|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 第14-17页 |
| ·农业防治 | 第14页 |
| ·化学防治 | 第14-15页 |
| ·生物防治 | 第15-17页 |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 5 本研究的选题思路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设施葡萄灰霉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 第19-2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 ·供试地点及材料 | 第19页 |
| ·试验仪器 | 第19页 |
|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 ·设施葡萄灰霉病发生情况调查 | 第19页 |
| ·设施葡萄灰霉病菌动态监测 | 第19-20页 |
|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2页 |
| ·设施葡萄灰霉病症状描述 | 第20页 |
| ·设施葡萄灰霉病发生情况调查 | 第20-22页 |
| ·塔额盆地葡萄主栽区设施灰霉病发生情况调查 | 第20-21页 |
| ·塔额盆地设施葡萄主栽品种灰霉病发生情况调查 | 第21页 |
| ·设施主栽葡萄弗雷不同部位灰霉病发生情况调查 | 第21-22页 |
| ·设施葡萄灰霉病病菌孢子消长动态监测 | 第22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不同栽培措施对设施葡萄灰霉病发生的影响 | 第24-2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 ·修剪对设施葡萄灰霉病发生的影响 | 第24页 |
| ·病残体对葡萄灰霉病发生的影响 | 第24页 |
| ·疏花疏果对葡萄灰霉病发生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套种蔬菜对葡萄灰霉病发生的影响 | 第25页 |
| ·覆膜对设施葡萄灰霉病发生的影响 | 第25页 |
|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 ·修剪对灰霉病发生的影响 | 第25-26页 |
| ·病残体对灰霉病发生的影响 | 第26页 |
| ·疏花疏果对灰霉病发生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套种对灰霉病的发病影响 | 第27页 |
| ·覆膜对葡萄灰霉病发生的影响 | 第27-28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设施葡萄灰霉病杀菌剂的筛选 | 第29-3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 ·供试菌株 | 第29页 |
| ·供试杀菌剂 | 第29页 |
| ·接种体的制备 | 第29页 |
| ·供试设施大棚 | 第29-30页 |
|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 ·试验处理浓度 | 第30-31页 |
| ·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31页 |
| ·微生物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31页 |
| ·田间杀菌剂的筛选 | 第31-32页 |
|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3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 ·室内杀菌剂筛选 | 第32-34页 |
| ·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32页 |
| ·室内杀菌剂毒力分析 | 第32-33页 |
| ·微生物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33-34页 |
| ·棚内杀菌剂防效测定 | 第34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 附录1 常用培养基及试剂配置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作者简介 | 第43-44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