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 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十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 第12-13页 |
·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发展 | 第12页 |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分离分析方法 | 第12页 |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分离分析方法在蔬菜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2 数量性状关联分析研究 | 第13-16页 |
·数量性状关联分析的原理 | 第13-14页 |
·数量性状关联分析基本方法步骤 | 第14-15页 |
·数量性状关联分析的应用 | 第15页 |
·数量性状关联分析在植物上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3 数量性状QTL定位研究 | 第16-20页 |
·数量性状QTL定位原理 | 第16页 |
·数量性状QTL定位步骤 | 第16-17页 |
·数量性状QTL作图群体 | 第17页 |
·数量性状QTL作图方法 | 第17页 |
·数量性状QTL定位的应用 | 第17-18页 |
·甘蓝类作物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现状 | 第18页 |
·甘蓝类蔬菜主要性状的QTL定位 | 第18-20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甘蓝主要叶球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 第22-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亲本及杂交后代6个主要叶球性状的分布 | 第23-26页 |
·六世代联合分离分析遗传模型 | 第26-27页 |
·六世代群体最适模型的遗传参数估计 | 第27-29页 |
3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甘蓝主要叶球性状与EST-SSR标记关联分析 | 第30-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田间试验及性状调查 | 第32-33页 |
·SSR标记分析 | 第33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3-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SSR标记分析 | 第35-36页 |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36-37页 |
·6个主要叶球性状在3个亚群中的变异分析 | 第37-39页 |
·群体EST-SSR标记获得的位点间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39-40页 |
·EST-SSR标记位点与6个叶球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0-46页 |
3 讨论 | 第46-48页 |
·关联分析的影响因素 | 第46页 |
·关联标记位点分析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甘蓝主要叶球性状的QTL定位 | 第48-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62页 |
·基因组DNA的检测 | 第50-51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51页 |
·差异标记在F2群体中的检测结果 | 第51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51-55页 |
·甘蓝主要叶球性状表型值及其遗传变异 | 第55-56页 |
·主要叶球性状QTL定位分析 | 第56-61页 |
·不同性状的QTL位点成簇聚集分布 | 第61-62页 |
3 讨论 | 第62-66页 |
·影响QTL定位的因素 | 第62-64页 |
·QTL位点分析 | 第64-66页 |
全文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附录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