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地产经营论文

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制度需求与利益博弈分析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研究意义第14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1页
     ·宅基地制度变迁研究第14-17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利益主体与博弈研究第17-19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第19-20页
     ·简要评述第20-21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1-22页
     ·研究目标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3页
     ·研究方法第22页
     ·技术路线第22-23页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3-26页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3-24页
     ·可能存在的不足第24-26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第26-32页
   ·相关概念第26-27页
     ·宅基地及其使用权第26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第26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制度需求第26-27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利益博弈过程第27页
   ·相关理论基础第27-31页
     ·制度变迁理论第27-30页
     ·博弈理论第30-31页
   ·宅基地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第31-32页
第三章 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实践现状第32-38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实践的产生第32-33页
     ·宅基地制度的演变第32页
     ·现行宅基地制度的特征第32-33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探索第33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实践情况及规模第33-34页
     ·经济欠发达与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有偿退出现状第33-34页
     ·经济发达地区与城乡结合地区宅基地有偿退出现状第34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主要模式第34-35页
     ·宅基地置换模式第35页
     ·“双放弃”模式第35页
     ·宅基地“交易”模式第35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面临的问题第35-37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实施面临的阻碍第35-36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将面对的后续问题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潜在利润形成与制度需求的产生——制度前提产生的理论解析第38-52页
   ·运用理论框架对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分析第38-40页
     ·外部环境改变对现有制度的冲击第38-39页
     ·集体土地域内部积累性影响第39-40页
   ·宅基地潜在利润的形成第40-42页
     ·制度外部环境因素变化与宅基地潜在利润的形成第40-41页
     ·集体土地域内部因素与宅基地潜在利润第41页
     ·潜在利润的实现第41-42页
   ·制度均衡变化的方式第42-44页
     ·域内自发的均衡变化第42页
     ·第三方域介入的均衡变化第42-43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均衡变化及农民制度需求的形成第43-44页
   ·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需求的实证验证第44-49页
     ·研究区选择及概况第44-46页
     ·理论逻辑及研究问题第46页
     ·计量模型与变量选择第46-47页
     ·模型结果及验证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2页
第五章 农民与退出受益主体的利益博弈分析——制度均衡过程第52-66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受益主体分析及问题提出第52页
   ·混合域下的动态博弈第52-56页
     ·混合域中的博弈参与者第52-54页
     ·参与者的互动进化博弈第54-56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第56-64页
     ·研究区退出概况第56页
     ·博弈模型构建及博弈结果分析第56-63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博弈中的现实问题及启示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第66-70页
   ·研究结论第66-67页
   ·政策建议第67-69页
     ·推动中央立法及地方性立法,加强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规范第67页
     ·建立宅基地价格评估机制第67-68页
     ·加强宅基地入市规范及管理第68页
     ·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参与者各司其职,营造良好制度创新氛围第68-69页
   ·研究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第74-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基于江西省东北部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基于QUAIDS模型的中国农村居民医疗消费支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