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工艺因素对铝基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非晶态金属材料 | 第10-12页 |
| ·非晶态金属材料简介 | 第10页 |
| ·非晶态金属材料的发展 | 第10-12页 |
| ·铝基非晶合金简介 | 第12-13页 |
| ·铝基非晶态合金发展历史 | 第12-13页 |
| ·铝基非晶态合金的应用前景 | 第13页 |
| ·铝基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 | 第13-15页 |
| ·临界冷却速率对铝基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 | 第13-14页 |
| ·形核率对铝基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危害 | 第14-15页 |
| ·氧化夹杂对铝基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危害 | 第15页 |
| ·铝基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提升方法 | 第15-17页 |
| ·熔体净化处理对铝基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 | 第16-17页 |
| ·制备工艺对铝基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 | 第17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第2章 实验方案及实验设备 | 第19-22页 |
| ·实验方案 | 第19-20页 |
| ·实验用材的选择及制备 | 第20页 |
| ·除杂熔盐的配制 | 第20页 |
| ·母合金的配制及非晶合金的制备 | 第20页 |
| ·分析及表征 | 第20-22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1页 |
| ·SEM微观形貌分析 | 第21页 |
|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 第21页 |
|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 | 第21-22页 |
| 第3章 铝基非晶合金的净化工艺及机理分析 | 第22-42页 |
| ·铝合金熔体中氧的分布及含量 | 第22-23页 |
| ·铝合金除杂熔盐的成分设计 | 第23-30页 |
| ·熔盐基本组元成分的选取 | 第23-24页 |
| ·熔盐辅助组元成分的选取 | 第24-25页 |
| ·熔盐基本组元的成分配比选取 | 第25-26页 |
| ·除杂熔盐辅助组元的实验验证 | 第26-27页 |
| ·熔盐整体添加量的确定 | 第27-30页 |
| ·熔体内部除杂效果的实验验证 | 第30-35页 |
| ·熔盐除杂效果的电子探针分析验证 | 第30-33页 |
| ·熔盐除杂效果的SEM分析验证 | 第33-35页 |
| ·熔体除杂前后表面对比分析验证 | 第35-38页 |
| ·熔体除杂前后的表面组织SEM分析验证 | 第35-37页 |
| ·熔体除杂前后的表面组织XRD分析验证 | 第37页 |
| ·熔盐除杂后熔体的内部组织XRD分析 | 第37-38页 |
| ·除杂熔盐的最终除杂机制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4章 块体铝基非晶合金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42-59页 |
| ·冷却速率对铝基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 | 第42页 |
| ·气体间隙对铝基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 | 第42-46页 |
| ·制备过程中冷却速率与棒材位置的关系 | 第42-44页 |
| ·制备过程中气体间隙与热传导系数的关系 | 第44-46页 |
| ·不同制备工艺下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 | 第46-52页 |
| ·不同压铸温度下冷却速率的变化 | 第46-50页 |
| ·不同压铸速度与冷却速率的影响 | 第50-52页 |
| ·直径 2mm铝基非晶棒材的制备 | 第52-57页 |
| ·非晶棒材的SEM微观分析 | 第52-54页 |
| ·非晶棒材的DSC分析 | 第54-56页 |
| ·非晶棒材的XRD分析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