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病原的生活史及发病条件 | 第11-12页 |
| ·根肿病的发病症状 | 第12页 |
| ·国内外防治根肿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根肿病苗期人工接种方法 | 第13页 |
| ·根肿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第13-14页 |
| ·目的与意义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大白菜根肿病苗期人工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 第16-2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 ·供试材料 | 第16页 |
| ·配制接种液 | 第16页 |
| ·不同接种浓度对寄主感病的影响 | 第16页 |
| ·不同接种方法对发病的影响 | 第16-17页 |
| ·育苗基质与根肿病菌液不同搭配比例 | 第17页 |
| ·不同来源的土壤 | 第17-18页 |
| ·调查与统计方法 | 第18页 |
| ·病情分级标准和抗性分级标准 | 第18-19页 |
|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 | 第19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 ·不同接种浓度对寄主感病的影响 | 第19-20页 |
| ·不同接种方法对发病的影响 | 第20-21页 |
| ·育苗基质与根肿病菌液不同搭配比例对发病的影响 | 第21页 |
| ·不同来源的土壤对发病的影响 | 第21-22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2-23页 |
| ·关于接种浓度 | 第22页 |
| ·关于接种方法 | 第22页 |
| ·关于育苗基质与根肿病菌液不同搭配比例发病情况 | 第22页 |
| ·关于不同来源的土壤样品发病情况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大白菜不同种质资源及杂交组合对根肿病的抗病性鉴定 | 第23-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供试材料 | 第23-24页 |
| ·供试菌种 | 第24页 |
| ·鉴定方法 | 第24-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 ·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 | 第26-28页 |
| ·重病区自然诱发大田鉴定结果 | 第28-30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抗根肿病大白菜杂交新组合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2-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 ·供试材料 | 第32页 |
| ·试验田基本情况 | 第32页 |
| ·试验设计 | 第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 ·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 | 第32-34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 ·参试材料的耐抽薹性 | 第35页 |
| ·参试材料的植株性状比较 | 第35-36页 |
| ·参试材料的叶球性状比较 | 第36页 |
| ·参试材料的抗病性比较 | 第36-37页 |
| ·参试材料的净菜产量比较 | 第37页 |
| ·参试材料的叶球内部质量比较 | 第37-38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9-40页 |
| ·大白菜根肿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 第39页 |
| ·不同接种浓度对寄主感病的影响 | 第39页 |
| ·不同接种方法对发病的影响 | 第39页 |
| ·育苗基质与根肿病菌液不同搭配比例对发病的影响 | 第39页 |
| ·不同来源的土壤对发病的影响 | 第39页 |
| ·利用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诱发两种鉴定方法对抗病性进行综合鉴定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