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我国房地产税:税制改革分析与批量评税实证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1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8页
 第二节 已有的研究现状以及文献综述第8-10页
 第三节 解决的问题第10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0-11页
 第五节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第11页
第二章 经济“新常态”呼唤房地产税制改革第11-18页
 第一节 经济“新常态”的表现第11-15页
  一、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常态化趋势第12页
  二、经济结构出现优化第12-14页
  三、收入分配差距减小第14页
  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第14-15页
 第二节 经济“新常态”引致的税收“新常态”变化趋势第15-17页
  一、稳定税负的挑战第15-16页
  二、税收收入结构的变化第16-17页
 第三节 房地产税主体税种缺失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要求下更加凸显第17-18页
第三章 房地产税制改革的现实情况以及未来构想第18-29页
 第一节 房地产税制的概念第18-19页
 第二节 我国房地产税制的现状第19-21页
  一、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第19页
  二、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收制度总结以及主要问题介绍第19-21页
 第三节 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意义第21-23页
  一、房地产税制改革有利于重构一个独立完整的地方税体系第22-23页
  二、房地产税有利于形成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第23页
 第四节 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历史进程第23-26页
  一、房地产税计税价值模拟评税试点第24页
  二、2011 年上海、重庆房产税实际开征试点第24-26页
 第五节 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立法先行第26-27页
  一、这是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的需要第26页
  二、这是法理上理顺税制改革的法律依据的需要第26页
  三、这是税权回归的突破口第26-27页
 第六节 房地产税制的未来设想第27-28页
  一、课税对象第27页
  二、计税依据第27-28页
  三、税率第28页
  四、征收管理第28页
 第七节 房地产税制改革的配套措施第28-29页
  一、不动产登记制度第28-29页
  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制度改革第29页
第四章 房地产评税的理论概述第29-33页
 第一节 房地产评税的含义第29-30页
 第二节 房地产评税的原则第30页
  一、准确简捷原则第30页
  二、聚类原则第30页
  三、时效性原则第30页
 第三节 房地产评税的特点第30-31页
  一、注重整体税负结果的公平,不关注个案细节第30页
  二、评税数量巨大,空间覆盖广阔第30-31页
  三、评税工作属于特定目的的鉴证行为,评税工作无偿第31页
  四、评税一般采用批量评估的形式为主,个案评税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第31页
 第四节 房地产批量评税流程第31-33页
  一、原始数据的取得第31-32页
  二、确定待估的批量房地产类别第32页
  三、确定待估的批量房地产的评税分区第32页
  四、建立评税模型第32页
  五、模型检验以及校准第32-33页
  六、计算计税价值第33页
  七、评估结果审查第33页
第五章 收益法批量评税模型实证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建外SOHO地区为例第33-43页
 第一节 建立计税年租金多元回归模型第34-37页
  一、指标选取以及量化值设定第34页
  二、抽样第34-35页
  三、获得有效回归方程第35-36页
  四、评估结果应用价值检验第36-37页
 第二节 确定还原利率第37-42页
  一、无风险利率的确定第38-40页
  二、待估区域商业地产平均市场收益率的确定第40-41页
  三、风险溢价系数β的确定第41-42页
  四、还原利率的计算结果第42页
 第三节 收益地产评税结果的获得和检验第42-43页
第六章 市场法批量评税模型实证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住宅类型房地产为例第43-50页
 第一节 房山区概况第43-44页
 第二节 房山区税基评估的区域划分以及变量选取第44-46页
  一、税基评估区域划分第44页
  二、税基评估指标选取以及量化第44-46页
 第三节 建立住宅地产计税价值评估模型第46-50页
  一、多重共线性检验以及异方差检验第46-49页
  二、有效回归方程的取得第49页
  三、模型应用性检验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税收负担对我国银行业经营绩效水平影响的分析--以12家上市银行为例
下一篇:增值税与所得税的联动效应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