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前言 | 第6-7页 |
| 综述 | 第7-22页 |
| 1. 现代医学对髌骨半脱位的认识 | 第7-13页 |
| ·概述 | 第7页 |
| ·髌骨的解剖结构及作用 | 第7页 |
| ·髌骨半脱位的发病机制 | 第7-9页 |
| ·髌骨半脱位的解剖学分析 | 第9-12页 |
| ·现代医学对于髌骨不稳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导致髌骨半脱位的因素 | 第13页 |
| 2. 髌骨半脱位的临床研究及诊断 | 第13-16页 |
| ·髌骨半脱位的临床特点 | 第13-14页 |
| ·物理检查 | 第14页 |
| ·影像学检查 | 第14-16页 |
| ·髌骨半脱位的诊断标准 | 第16页 |
| 3. 治疗髌骨半脱位的常用方法 | 第16-22页 |
| ·保守治疗 | 第16-17页 |
| ·手术治疗 | 第17-22页 |
| 临床研究 | 第22-27页 |
| 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临床资料 | 第22页 |
| ·诊断标准 | 第22页 |
|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 ·排除标准 | 第22-23页 |
| ·中止标准 | 第23页 |
| 2. 治疗方案 | 第23页 |
| 3. 观察指标 | 第23-24页 |
| 4. 疗效评定 | 第24-25页 |
| ·参照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 第24-25页 |
| ·疗效的综合指标采用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 第25页 |
| ·膝关节轴位像 | 第25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25页 |
| 5. 研究结果 | 第25-27页 |
| ·参照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评分改变 | 第25-26页 |
|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疗前后患者疗效评定 | 第26页 |
| ·观察膝关节轴位X线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髌骨指数改变 | 第26-27页 |
| 讨论 | 第27-32页 |
| 1. 针刀疗法治疗习惯性髌骨半脱位的作用机理的探讨 | 第28-30页 |
| ·针刀概论 | 第28页 |
| ·针刀松解法的作用机理 | 第28-30页 |
| ·针刀松解法治疗习惯性髌骨半脱位的优点 | 第30页 |
| 2. 针刀治疗髌骨半脱位的问题与展望 | 第30-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致谢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 个人简历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