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DPN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临床研究 | 第14-25页 |
1 研究对象筛选 | 第14-17页 |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治疗前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均衡性分析 | 第14页 |
·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第15-17页 |
·调查表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及治疗方法 | 第17-20页 |
·分组 | 第17页 |
·调整观察阶段 | 第17-18页 |
·药物治疗阶段 | 第18页 |
·观察指标 | 第18-19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9页 |
·质控 | 第19-20页 |
3 结果 | 第20-24页 |
·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的变化 | 第20页 |
·中医症状积分 | 第20-21页 |
·Toronto临床评分 | 第21页 |
·神经传导功能 | 第21-22页 |
·证候判定标准 | 第22页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第22-23页 |
·hs-CRP、SOD比较 | 第23页 |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 第23-24页 |
4 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40页 |
1 西医学对DPN的认识 | 第25-27页 |
2 祖国医学对DPN的认识 | 第27-33页 |
·传统古籍对DPN的研究 | 第27页 |
·中医病机的认识 | 第27-32页 |
·气阴两虚、血瘀是病机的关键 | 第32-33页 |
3 选方分析 | 第33-40页 |
·当归六黄汤加减的立论依据 | 第33-34页 |
·当归六黄汤加减方解 | 第34-35页 |
·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35-36页 |
·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DPN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探讨 | 第36-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附录 | 第48-63页 |
附录1 文献综述 | 第4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2 附表 | 第61-63页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症状积分表 | 第61页 |
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 | 第61-62页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症状积分表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