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课题背景 | 第1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民俗文化 | 第16-17页 |
·朝鲜族 | 第17页 |
·朝鲜族传统建筑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9-21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1-22页 |
·论文结构框架 | 第22-24页 |
第2章 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内涵及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 第24-55页 |
·朝鲜族的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朝鲜族的起源与发展 | 第24-25页 |
·朝鲜族在国内的分布现状 | 第25页 |
·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述论 | 第25-39页 |
·传统民俗文化类型 | 第26-27页 |
·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内涵 | 第27-35页 |
·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与满族、蒙古族民俗文化的比较 | 第35-39页 |
·朝鲜族传统建筑的构成及特征 | 第39-50页 |
·朝鲜族建筑发展概况 | 第39-40页 |
·朝鲜族传统建筑的构成 | 第40-47页 |
·朝鲜族传统建筑的特征 | 第47-50页 |
·朝鲜族民俗文化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 第50-53页 |
·对场所空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对建筑空间形式的影响 | 第51页 |
·对建筑形态的影响 | 第51-52页 |
·对建筑功能的影响 | 第52页 |
·对建筑技术特征的影响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3章 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 | 第55-80页 |
·当代建筑与传统民俗文化融合理念的探索 | 第55-59页 |
·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 第55-56页 |
·建筑设计与传统民俗文化融合的创作思想 | 第56-57页 |
·传统建筑文化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 第57-59页 |
·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元素在当代建筑形态中的传承 | 第59-63页 |
·建筑形体设计中的传承 | 第59-60页 |
·建筑符号设计中的传承 | 第60-61页 |
·建筑色彩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 | 第61-62页 |
·建筑设计尺度控制中的体现 | 第62-63页 |
·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 第63-66页 |
·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与建筑室外空间设计的结合 | 第63-64页 |
·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组群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 第64页 |
·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单体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 第64-65页 |
·室内空间设计中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 | 第65-66页 |
·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与当代建筑结合的设计方法 | 第66-79页 |
·用建筑空间形式语言阐释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 | 第66-67页 |
·重构建筑形态回应传统民俗文化 | 第67-69页 |
·居住建筑功能的演变 | 第69-70页 |
·建筑技术特征的优化方法 | 第70-72页 |
·寻求材料自身的装饰效果处理建筑表皮 | 第72-78页 |
·传统屋顶形式的简化与重塑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4章 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延边州为例 | 第80-101页 |
·延边州内典型的朝鲜族建筑实例分析 | 第80-85页 |
·百年部落朝鲜族民俗村 | 第80-81页 |
·中国朝鲜族民俗园 | 第81-85页 |
·传承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建筑设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方案设计 | 第85-100页 |
·建筑设计任务书拟定与建筑设计经济技术指标 | 第85-86页 |
·建筑总体设计 | 第86-97页 |
·建筑空间设计 | 第97-98页 |
·建筑表皮设计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附录 | 第109-11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编著作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