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障性住房监管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课题来源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 第2章 我国保障性住房监管概论 | 第20-26页 |
| ·保障性住房监管含义、特征和原则 | 第20-22页 |
| ·保障性住房概念 | 第20页 |
| ·保障性住房监管含义 | 第20-21页 |
| ·保障性住房监管特征 | 第21页 |
| ·监管工作遵循的原则 | 第21-22页 |
| ·保障性住房监管体系设计 | 第22-25页 |
| ·监管体系设计原则 | 第23-24页 |
| ·监管体系设计原理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国内外保障性住房监管现状 | 第26-35页 |
| ·我国保障性住房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和土地使用监管不到位 | 第26-27页 |
| ·工程质量监管形同虚设 | 第27页 |
| ·准入退出刚性监管乏力 | 第27-28页 |
| ·运营监管缺位 | 第28页 |
| ·产生寻租问题 | 第28-29页 |
| ·国外保障性住房工程监管现状 | 第29-34页 |
| ·新加坡 | 第29-31页 |
| ·瑞典 | 第31-32页 |
| ·香港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我国保障性住房监管问题分析 | 第35-39页 |
| ·监管组织机构分析 | 第35-37页 |
| ·监管手段分析 | 第37页 |
| ·监管环境分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5章 我国保障性住房监管体系设计 | 第39-49页 |
| ·我国保障性住房监管体系构成 | 第39-40页 |
| ·监管体系工作机制设计 | 第40-47页 |
| ·我国保障性住房监管任务分解 | 第41-42页 |
| ·部门任务分工 | 第42-44页 |
| ·监管重点 | 第44-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6章 完善保障性住房监管体系的对策 | 第49-55页 |
| ·成立专门负责保障性住房监管工作的机构 | 第49-50页 |
| ·健全队伍落实责任 | 第50-51页 |
| ·创新监管手段 | 第51页 |
| ·完善保障性住房法律法规 | 第51-52页 |
| ·加强民众监督和媒体监督 | 第52-53页 |
| ·信用体系建设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