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1 山西职业教育的源流与背景分析 | 第18-22页 |
·清末山西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 第18页 |
·民国山西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 | 第18-22页 |
·政治背景 | 第18-19页 |
·经济背景 | 第19页 |
·军事背景 | 第19-20页 |
·文教背景 | 第20页 |
·阎锡山个人经历的影响 | 第20-22页 |
2 民国前期山西职业教育的发展概况 | 第22-26页 |
·1911 年-1922 年的山西职业教育概况 | 第22-23页 |
·1922 年-1925 年的山西职业教育概况 | 第23页 |
·1926 年-1931 年山西职业教育的发展 | 第23-24页 |
·1931 年-1937 年山西职业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 第24-26页 |
3 民国前期山西的公立职业教育 | 第26-56页 |
·高等职业教育 | 第26-32页 |
·山西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 第26-28页 |
·山西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 第28-30页 |
·山西公立商业专门学校 | 第30-32页 |
·中等教育 | 第32-44页 |
·省立农林牧职业教育 | 第33-40页 |
·省立中等工业职业学校 | 第40-43页 |
·省立中等商业职业学校 | 第43-44页 |
·初等职业教育 | 第44-48页 |
·县立农业职业教育 | 第45-46页 |
·县立工业职业教育 | 第46-47页 |
·县立商业职业教育 | 第47-48页 |
·职业补习教育 | 第48-51页 |
·农业补习教育 | 第48-49页 |
·林业补习教育 | 第49页 |
·商业补习教育 | 第49-50页 |
·商民补习学校 | 第50-51页 |
·行政研究所中的职业教育因素 | 第51页 |
·妇女职业补习教育 | 第51-53页 |
·女子职业传习所 | 第51-52页 |
·女子纺织传习所 | 第52页 |
·女子桑蚕传习所 | 第52-53页 |
·20 世纪 20 年代前后职业补习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 第53-56页 |
4 民国前期山西的私立职业学校和教会职业学校 | 第56-60页 |
·私立职业学校 | 第56-59页 |
·榆次私立魏榆初级职业学校 | 第56-57页 |
·私立女子职业学校 | 第57页 |
·私立职业师范学校 | 第57-58页 |
·富有职业教育色彩的私立铭贤中学 | 第58-59页 |
·教会与近代山西职业教育 | 第59-60页 |
5 民国前期山西职业教育整体的办学情况 | 第60-66页 |
·学校的招生 | 第60页 |
·学校的课程设置 | 第60-61页 |
·学校的师资情况 | 第61页 |
·学校的经费投入 | 第61-63页 |
·学校的管理制度 | 第63页 |
·学生实习情况 | 第63-64页 |
·学生的课余活动 | 第64页 |
·学生的就业情况 | 第64-66页 |
6 民国前期山西职业教育的特点 | 第66-72页 |
·各个时期发展程度不同 | 第66-67页 |
·教育与经济相结合 | 第67-68页 |
·依据地方特色设置专业 | 第68页 |
·受时局影响较大 | 第68-69页 |
·阎锡山的个人影响 | 第69页 |
·规模整体小于其它类型教育 | 第69-72页 |
7 民国前期山西职业教育的影响 | 第72-76页 |
·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 第72页 |
·有助于山西政权的稳固 | 第72-73页 |
·对山西经济的影响 | 第73-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