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理论意义 | 第9页 |
2.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2页 |
1.国内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国外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五)小结 | 第12-13页 |
二、UI设计概述 | 第13-16页 |
(一)UI设计简介 | 第13-14页 |
(二)UI设计的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三、接受美学主要理论概述 | 第16-21页 |
(一)接受美学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二)相关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 第17-20页 |
1.“期待视界”理论 | 第17-18页 |
2.“召唤结构”理论 | 第18-19页 |
3.“保留剧目”和“隐含的读者” | 第19页 |
4. 读者的历时性和共时性 | 第19页 |
5.“创新期待”和读者的主观能动性 | 第19-20页 |
(三)接受美学领域的意义与不足 | 第20-21页 |
四、UI设计理念的接受美学阐释 | 第21-26页 |
(一)UI设计师及其作品设计原理的接受美学阐释 | 第21-23页 |
1. UI设计中的召唤结构 | 第21-22页 |
2.设计师对用户期待视界的预测 | 第22-23页 |
(二)UI受众审美过程的接受美学阐释 | 第23-26页 |
1.受众的期待视界和审美距离 | 第23-24页 |
2.受众的历时性和共时性 | 第24-25页 |
3.受众的能动性 | 第25-26页 |
五、扁平化风格概述及与拟物化的对比 | 第26-37页 |
(一)扁平化设计风格简介 | 第27-31页 |
1.视觉扁平化 | 第27-29页 |
2.信息管理扁平化 | 第29-31页 |
(二)拟物化设计风格简介 | 第31-32页 |
(三)接受美学视角下扁平化与拟物化风格未来发展可能性分析 | 第32-37页 |
1.扁平化或将占据UI设计的主流 | 第32-34页 |
2.拟物化风格并不会消亡 | 第34-37页 |
六、扁平化设计风格未来发展之路 | 第37-48页 |
(一)视觉效果调整 | 第37-41页 |
1.半扁平化(准扁平化设计)转型 | 第37-39页 |
2.视觉注意力优化 | 第39-41页 |
(二)与文化的结合 | 第41-48页 |
1.热点衍生 | 第41-43页 |
2.中国风扁平化 | 第43-48页 |
七、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