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法经济学中的威慑理论与反垄断罚款的设定 | 第19-30页 |
·威慑理论的演进 | 第19-22页 |
·古典犯罪学派的威慑思想 | 第19-20页 |
·近现代威慑理论 | 第20-22页 |
·威慑理论与最适反垄断罚款的设定 | 第22-30页 |
·基于获利的反垄断罚款 | 第22-25页 |
·基于损害的反垄断罚款 | 第25-27页 |
·两种罚款基准的比较 | 第27-30页 |
3 最适反垄断罚款的法经济学分析 | 第30-35页 |
·垄断获利的经济分析 | 第30-32页 |
·损害的经济分析 | 第32-35页 |
4 最适反垄断罚款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35-49页 |
·反垄断罚款制度的发展与最适反垄断罚款规定的导入 | 第35-43页 |
·惩罚严厉程度 | 第35-41页 |
·惩罚的确定性 | 第41-43页 |
·最适反垄断罚款的局限性与反垄断罚款计算方式的革新 | 第43-49页 |
·最适反垄断罚款的局限性 | 第43-45页 |
·反垄断罚款计算方式的革新 | 第45-49页 |
5 威慑理论和我国反垄断罚款制度的完善 | 第49-73页 |
·我国反垄断罚款的规定 | 第49-50页 |
·威慑不足的我国反垄断罚款制度 | 第50-65页 |
·处罚力度过轻 | 第56-59页 |
·加重减轻因素标准不明确 | 第59-63页 |
·宽恕政策的适用标准不明确 | 第63-65页 |
·我国最适反垄断罚款制度的构建 | 第65-73页 |
·明确计算标准 | 第65-67页 |
·扩大罚款上下限 | 第67-69页 |
·完善宽恕政策 | 第69-73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3-75页 |
·明确反垄断罚款制度的基调 | 第73页 |
·制定统一、具体的罚款指南 | 第73-74页 |
·完善宽恕政策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