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损钢框架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主要符号与说明 | 第9-10页 |
| 1 绪论 | 第10-22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 第11-20页 |
| ·国内外钢结构损伤研究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 ·损伤力学基本理论 | 第14-19页 |
| ·结构损伤评估方法 | 第19-2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2 受损钢材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 第22-34页 |
| ·钢材的损伤 | 第22-23页 |
| ·实验设计 | 第23-27页 |
| ·实验概述 | 第24-25页 |
| ·实验加载方案 | 第25-26页 |
| ·测点布置 | 第26-27页 |
| ·实验结果 | 第27-30页 |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0-33页 |
| ·数据对比分析 | 第30-32页 |
| ·受损材料加载弹性模量计算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受损截面力学性能研究 | 第34-44页 |
| ·受损截面加载模量计算方法 | 第34-38页 |
| ·无损高度比K | 第34-36页 |
| ·截面平均弹性模量计算 | 第36-38页 |
| ·损伤指标D计算方法 | 第38-40页 |
| ·损伤指标定义 | 第38页 |
| ·D-K曲线分析 | 第38-40页 |
| ·损伤截面弯矩—转角关系 | 第40-42页 |
| ·M-θ关系推导 | 第40-41页 |
| ·转动弹簧刚度计算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4 受损钢框架结构二阶弹性分析 | 第44-68页 |
| ·单元刚度矩阵推导 | 第44-49页 |
| ·无损刚接杆单元的杆端弯矩计算 | 第44-45页 |
| ·受损杆元杆端弯矩方程 | 第45-46页 |
| ·单元二阶弹性刚度矩阵推导 | 第46-49页 |
| ·等效节点荷载计算 | 第49-53页 |
| ·计算模型 | 第49-51页 |
| ·受损梁单元等效节点荷载计算 | 第51-53页 |
| ·程序编制 | 第53-56页 |
| ·程序结构 | 第53-55页 |
| ·收敛准则定义 | 第55-56页 |
| ·算例分析 | 第56-67页 |
| ·受损钢框架与无损钢框架受力对比分析 | 第56-59页 |
| ·不同受损程度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59-64页 |
| ·受损节点位置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72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 ·展望 | 第69-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