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1-14页 |
|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 ·检查仪器与方法 | 第11-12页 |
| ·扫描仪器及造影剂 | 第11页 |
| ·常规超声检查 | 第11页 |
| ·超声造影检查 | 第11-12页 |
| ·图像后处理与分析 | 第12-13页 |
| ·分析病灶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内部血流情况并作出相应诊断 | 第12页 |
| ·造影动态观察 | 第12页 |
|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 第12-13页 |
| ·统计学软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3章 结果 | 第14-21页 |
| ·病理结果 | 第14-15页 |
| ·常规超声检查结果 | 第15页 |
| ·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 第15-21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21-25页 |
| ·超声造影原理 | 第21页 |
| ·超声造影的病理学基础 | 第21-22页 |
|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 | 第22-24页 |
| ·乳腺良恶性肿块造影增强情况 | 第22-23页 |
| ·乳腺良恶性肿块时间-强度曲线特点 | 第23-24页 |
| ·超声造影技术展望 | 第24-25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 致谢 | 第28-29页 |
| 综述 | 第29-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作者简介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