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煤矿白垩系砂岩冻结状态下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冻土物理力学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冻结岩石物理力学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白垩系岩石物理力学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2 白垩系砂岩的物理特性试验研究 | 第19-36页 |
·白垩系地层基本特征 | 第19-22页 |
·工程简介 | 第19-20页 |
·地层特征 | 第20-21页 |
·地质构造 | 第21页 |
·水文地质 | 第21-22页 |
·岩样的采集与制备 | 第22-24页 |
·岩样现场采集 | 第22-23页 |
·岩样钻取与加工制备 | 第23-24页 |
·白垩系砂岩的微结构特征 | 第24-26页 |
·白垩系砂岩的基本特征 | 第24-25页 |
·中粒砂岩的微结构分析 | 第25页 |
·粗粒砂岩的微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物理试验方案与设备 | 第26-28页 |
·试验方案 | 第26-27页 |
·试验设备 | 第27-28页 |
·白垩系砂岩的物理试验结果 | 第28-33页 |
·含水率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孔隙度试验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块体密度试验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白垩系岩层特殊性的宏微观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冻结白垩系砂岩的热物理性质试验研究 | 第36-55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瞬态平面热源法原理及模型 | 第37-40页 |
·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理想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试验方案及步骤 | 第40-41页 |
·试验方案 | 第40页 |
·试验设备 | 第40页 |
·试验步骤 | 第40-41页 |
·导热系数测试试验 | 第41-45页 |
·不同含水状态下的试验结果 | 第41-44页 |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试验结果 | 第44-45页 |
·体积比热测试试验 | 第45-49页 |
·不同含水状态下的试验结果 | 第45-47页 |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试验结果 | 第47-49页 |
·热扩散系数试验 | 第49-51页 |
·不同含水状态的试验结果 | 第49-51页 |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试验结果 | 第51页 |
·影响白垩系砂岩热物性的因素与机制 | 第51-53页 |
·矿物成分与含量对白垩系砂岩热物性的影响 | 第52页 |
·流体性质和含量对白垩系砂岩热物性的影响 | 第52页 |
·温度对白垩系砂岩热物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岩石密度、孔隙度等对白垩系砂岩热物性的影响 | 第53页 |
·测试方向对白垩系砂岩热物性的影响 | 第53页 |
·压力对白垩系砂岩热物性的影响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4 冻结白垩系砂岩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 第55-71页 |
·试验方案及内容 | 第55-56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5-56页 |
·试验内容 | 第56页 |
·试样设备及步骤 | 第56-58页 |
·试验设备 | 第56-57页 |
·试验步骤 | 第57-58页 |
·冻结白垩系砂岩单轴压缩试验 | 第58-61页 |
·白垩系中粒砂岩试验结果 | 第58-59页 |
·白垩系粗粒砂岩试验结果 | 第59-61页 |
·冻结白垩系砂岩三轴压缩试验 | 第61-62页 |
·冻结白垩系砂岩强度特性分析 | 第62-68页 |
·中粒砂岩单轴抗压强度分析 | 第63-64页 |
·粗粒砂岩单轴抗压强度分析 | 第64页 |
·白垩系砂岩三轴抗压强度分析 | 第64-66页 |
·不同低温下白垩系砂岩的强度变化规律 | 第66-68页 |
·冻结白垩系砂岩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冻结白垩系砂岩的变形破坏特性研究 | 第71-88页 |
·冻结白垩系砂岩的全应力-应变曲线 | 第71-72页 |
·冻结白垩系砂岩的应变规律特征 | 第72-80页 |
·冻结砂岩的横向应变规律 | 第73-79页 |
·冻结砂岩的体积应变规律 | 第79-80页 |
·白垩系砂岩的弹性模量与温度的关系 | 第80-82页 |
·白垩系砂岩的泊松比与温度的关系 | 第82-84页 |
·冻结白垩系砂岩的单轴压缩破坏机理 | 第84-87页 |
·冻结白垩系砂岩的变形破坏过程 | 第84页 |
·冻结白垩系砂岩的破坏形式 | 第84-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6 结论 | 第88-90页 |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88-89页 |
·研究展望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附录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