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问题 | 第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框架及内容 | 第15-16页 |
·可能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可能创新 | 第16页 |
·文章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国内文献 | 第17-20页 |
·定义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基本内涵 | 第17页 |
·分析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存在基础 | 第17-18页 |
·归纳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主要模式 | 第18页 |
·概括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研究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及防范 | 第19页 |
·评价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绩效 | 第19页 |
·提出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19-20页 |
·国外文献 | 第20-21页 |
3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基本概述 | 第21-28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合作社理论 | 第21-22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2-23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基本内涵 | 第23-24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特征 | 第24-25页 |
·符合国际合作制的基本原则,是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 | 第24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社区性的合作金融模式 | 第24-25页 |
·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产生,二者相辅相成 | 第25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微型金融机构 | 第25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类型 | 第25-26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制度优势 | 第26-28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机制灵活,有信息对称、交易成本低的优势 | 第26-27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 第27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有风险低、稳定的优势 | 第27-28页 |
4 四川省苍溪县益民农村资金互助社案例分析 | 第28-35页 |
·苍溪县益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基本情况 | 第28-31页 |
·资金互助社是当地村民自发形成的 | 第28页 |
·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来源及资金用途 | 第28-29页 |
·资金互助社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内外部相结合的监督 | 第29页 |
·风险管理 | 第29-30页 |
·制度控制 | 第30页 |
·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 第30-31页 |
·益民农村资金互助社取得的成效 | 第31-33页 |
·农户参与程度较高 | 第31页 |
·有效缓解了农民的资金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 | 第31-32页 |
·贷款回收率高 | 第32页 |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 第32-33页 |
·益民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资金的来源渠道有限 | 第33页 |
·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 第33-34页 |
·监督管理相对缺失 | 第34-35页 |
5 国内外合作金融组织的经验借鉴 | 第35-44页 |
·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35-39页 |
·农村合作基金会 | 第35-37页 |
·农村信用社 | 第37-39页 |
·启示 | 第39页 |
·国际经验 | 第39-44页 |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 | 第39-40页 |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 | 第40-41页 |
·美国农村合作金融 | 第41-43页 |
·国际合作金融实践的启示 | 第43-44页 |
6 结论 | 第44-50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积极作用 | 第44-46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有益补充 | 第44-45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联接农户和正规金融机构的纽带和桥梁 | 第45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 第45-46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能更好的引导民间的借贷行为 | 第46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完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 第46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存在的问题 | 第46-50页 |
·政府配套政策不健全,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不清晰 | 第46-47页 |
·现有资金无法满足更多农户的信贷需求,且资金融通困难 | 第47-48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48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 | 第48-49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速度缓慢 | 第49-50页 |
7 政策建议 | 第50-54页 |
·加快立法确保资金互助社合法地位,适当放宽准入门槛 | 第50页 |
·拓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融资渠道 | 第50-52页 |
·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相关配套政策,并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 第52-53页 |
·健全农村资金互助社内部管理制度 | 第53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应多元化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