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2 三维GIS相关理论及技术 | 第14-23页 |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 第14-17页 |
·面模型 | 第14-15页 |
·体模型 | 第15-16页 |
·混合数据模型 | 第16页 |
·本系统的模型分类 | 第16-17页 |
·三维建模主流技术 | 第17-19页 |
·基于CAD三维建模 | 第17页 |
·基于遥感影像三维建模 | 第17-18页 |
·三维激光扫描建模 | 第18页 |
·基于二维GIS的三维模型 | 第18-19页 |
·技术对比分析 | 第19页 |
·三维建模主流软件 | 第19-22页 |
·国外三维主流软件 | 第20-21页 |
·国内三维主流软件 | 第21-22页 |
·软件对比分析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基于Sketch Up和ArcGIS创建三维场景和模型 | 第23-43页 |
·数据准备 | 第23-28页 |
·属性数据 | 第23-24页 |
·影像数据 | 第24页 |
·测绘数据 | 第24-26页 |
·DEM数据 | 第26-27页 |
·纹理数据 | 第27-28页 |
·软件准备 | 第28-29页 |
·基于Sketch Up场景建模方法 | 第29-33页 |
·几何建模方法 | 第29-30页 |
·纹理映射技术 | 第30-32页 |
·基于图片的建模技术 | 第32-33页 |
·基于Sketch Up阴影分析 | 第33页 |
·三维校园模型建立 | 第33-39页 |
·DEM模型建立 | 第34-36页 |
·三维地貌图建立 | 第36页 |
·建筑模型建立 | 第36-39页 |
·Sketch Up模型应用于ArcGIS的方法 | 第39页 |
·Sketch Up ESRI插件与ArcGIS的交互 | 第39页 |
·基于ArcGIS的三维场景驱动的实现 | 第39-42页 |
·Arc Scene与Arc Globe对比 | 第40-41页 |
·三维场景驱动的功能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三维校园总体设计 | 第43-51页 |
·需求分析 | 第43页 |
·设计思路 | 第43页 |
·开发平台 | 第43-44页 |
·开发框架 | 第44-45页 |
·功能设计 | 第45-46页 |
·设计原则 | 第45页 |
·主要功能 | 第45-46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46-50页 |
·空间数据库 | 第48页 |
·属性数据库 | 第48-49页 |
·数据库连接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三维校园系统开发与功能应用 | 第51-61页 |
·系统二次开发 | 第51页 |
·系统主界面及菜单 | 第51-52页 |
·系统主界面 | 第51-52页 |
·功能菜单介绍 | 第52页 |
·功能模块的应用 | 第52-60页 |
·三维浏览 | 第53-54页 |
·空间分析 | 第54-58页 |
·属性查询 | 第58-60页 |
·工具功能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总结 | 第61页 |
·不足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代码附录 | 第67-73页 |
用户登录 | 第67页 |
距离计算 | 第67-68页 |
通视性分析 | 第68页 |
坡向分析 | 第68页 |
坡度分析 | 第68-69页 |
地图放大 | 第69页 |
地图缩小 | 第69-70页 |
地图漫游 | 第70页 |
教室信息查询 | 第70-71页 |
教师信息查询 | 第71页 |
上课信息查询 | 第71页 |
模型查询 | 第71-72页 |
文件打开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著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