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12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8-9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8-9页 |
(二) 纳入标准 | 第9页 |
(三) 排除标准 | 第9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一) 调查表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二) 资料收集 | 第10页 |
(三) 观察指标 | 第10-11页 |
(四) 统计分析 | 第11-12页 |
结果 | 第12-18页 |
一、一般资料 | 第12-13页 |
(一) 性别分布 | 第12页 |
(二) 年龄分布 | 第12页 |
(三) 工作性质分布 | 第12-13页 |
(四) 文化程度分布 | 第13页 |
二、偏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头痛指数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 第13-14页 |
三、偏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分布 | 第14页 |
四、偏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中医证候分布 | 第14-15页 |
五、偏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证候的相关性 | 第15-18页 |
结论 | 第18-20页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第18页 |
二、偏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患者头痛指数与中医证候旳相关性分析 | 第18页 |
三、偏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分布规律 | 第18-19页 |
四、偏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 第19页 |
五、偏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28页 |
一、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 第20-21页 |
二、中医学对头痛的病因病机认识 | 第21-23页 |
(一) 六淫外袭 | 第21页 |
(二) 内伤不足 | 第21-22页 |
(三) 情志失调 | 第22页 |
(四) 跌仆损伤 | 第22-23页 |
三、偏头痛中医相关因素的分析 | 第23-26页 |
(一) 偏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认识 | 第23-24页 |
(二) 偏头痛中医证候的认识 | 第24-25页 |
(三) 偏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 第25-26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26-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综述 | 第3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附录 | 第4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58页 |
详细摘要 | 第58-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