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凹陷留路西部新近系精细构造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6页 |
·工区位置 | 第13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3-14页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4-16页 |
第三章 三维地震解释 | 第16-37页 |
·研究区资料品质 | 第16-17页 |
·层位标定及界面反射特征 | 第17-20页 |
·层位标定 | 第17-18页 |
·地震反射波特征 | 第18-20页 |
·精细构造解释 | 第20-30页 |
·层位精细解释 | 第20-23页 |
·断层精细解释 | 第23-25页 |
·断层平面组合 | 第25-29页 |
·三维可视化解释 | 第29-30页 |
·速度分析与构造成图 | 第30-37页 |
第四章 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 第37-52页 |
·研究区构造格局 | 第37-40页 |
·断裂体系分析 | 第40-47页 |
·主干断层特征 | 第40-44页 |
·断裂组合特征 | 第44-46页 |
·不同区带断裂特征分析 | 第46-47页 |
·构造样式基本类型 | 第47-49页 |
·伸展构造样式 | 第48-49页 |
·走滑构造样式 | 第49页 |
·构造演化史 | 第49-52页 |
第五章 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区块预测 | 第52-64页 |
·成藏条件分析 | 第52-60页 |
·烃源岩条件 | 第52页 |
·储盖组合特征 | 第52-54页 |
·主干断层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54-57页 |
·油气运移及圈闭条件 | 第57-59页 |
·成藏模式 | 第59-60页 |
·有利区块预测 | 第60-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