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子长油田老草湾区精细油藏描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地层精细划分对比与构造特征第7-17页
   ·油藏地质基本特征第7页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第7-13页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原则第7-8页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第8-10页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第10-12页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结果第12-13页
   ·构造特征研究第13-15页
     ·区域构造背景第13页
     ·老草湾区各小层砂体顶部构造特征第13-15页
   ·小层砂体展布规律第15-17页
     ·老草湾区各小层砂体顶部构造特征第16-17页
第二章 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第17-25页
   ·区域沉积演化特征第17页
   ·长 2 油层组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的判识第17-19页
   ·沉积相划分方案和测井相分析第19-21页
     ·沉积相划分方案第19页
     ·单井沉积相分析第19-21页
   ·沉积相剖面特征第21-23页
   ·沉积相平面特征第23-25页
     ·研究区各主力小层沉积微相平面特征第23-25页
第三章 储层物性及模型建立第25-37页
   ·四性关系研究第25-29页
     ·岩性特征分析第25-27页
     ·物性特征分析第27-28页
     ·电性特征分析第28页
     ·含油性特征分析第28-29页
     ·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特征分析第29页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的建立第29-32页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第30页
     ·孔隙度解释模型第30-31页
     ·渗透率解释模型第31-32页
   ·油水层判识第32-35页
     ·物性下限的确定第32-33页
     ·油层电性下限判别标准第33-35页
   ·各层面孔渗饱参数平面分布特征第35-37页
第四章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第37-52页
   ·三维建模数据准备及网格设计第37页
     ·数据准备第37页
     ·网格设计第37页
   ·三维构造模型第37-39页
   ·沉积微相模型第39-42页
     ·相建模的方法选择第39页
     ·相建模的测井数据分析第39-40页
     ·相建模研究成果第40-42页
   ·属性模型的建立第42-49页
     ·孔隙度模型的建立第42-45页
     ·渗透率模型第45-47页
     ·油水分布模型第47-49页
   ·储量计算第49-52页
     ·储量参数设置第49-50页
     ·储量计算结果第50-52页
第五章 储层综合评价第52-61页
   ·储层非均匀质性特征第52-57页
     ·层内非均质性第52-55页
     ·储层隔夹层剖面特征第55-56页
     ·储层隔夹层平面分布第56页
     ·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第56-57页
   ·储层分类评价第57-60页
     ·老草湾区储层分类评价第57-60页
   ·下步开发建议第60-61页
第六章 结论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XX油田十甲区块长4+5、长6油藏精细描述及勘探开发对策研究
下一篇:子北玉家湾油田西部长6油层地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