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性逆转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石斑鱼繁殖生物学研究 | 第13-14页 |
| ·人工诱导石斑鱼性逆转技术研究 | 第14-15页 |
| ·外源激素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研究 | 第14-15页 |
| ·养殖环境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研究 | 第15页 |
| ·石斑鱼性逆转发生机制研究 | 第15-19页 |
| ·形态学研究 | 第15-16页 |
| ·生态学和行为学研究 | 第16页 |
| ·组织学研究 | 第16-17页 |
| ·石斑鱼性逆转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条纹锯鮨的原始生殖细胞研究 | 第19-22页 |
| ·原始生殖细胞研究 | 第19-20页 |
| ·原始生殖细胞的特征 | 第19页 |
|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的起源 | 第19页 |
|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的迁移 | 第19-20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页 |
| ·实验结果 | 第20页 |
| ·讨论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条纹锯鮨卵巢发育周年变化 | 第22-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 ·实验结果 | 第23-28页 |
| ·卵巢外部形态结构的周年变化 | 第23-24页 |
| ·GSI、HSI、CF 的周年变化 | 第24-25页 |
| ·卵母细胞各生长期发育的结构特征 | 第25-28页 |
| ·讨论 | 第28-29页 |
| ·条纹锯鮨亲鱼产卵的影响因素 | 第28页 |
| ·条纹锯鮨卵巢周年变化的特点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17α-甲基睾酮及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条纹锯鮨性逆转的影响 | 第29-45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 ·实验用鱼 | 第30页 |
| ·药饵的制备 | 第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 ·组织学观察 | 第30-31页 |
| ·血清中性激素的测定 | 第31页 |
| ·芳香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31页 |
| ·实验结果 | 第31-41页 |
| ·埋置 17Α-甲基睾酮、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条纹锯鮨性腺成熟系数、性腺发育及排精率的影响 | 第31-35页 |
| ·埋置 17Α-甲基睾酮、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条纹锯鮨性类固醇激素的影响 | 第35-39页 |
| ·埋置 17Α-甲基睾酮、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条纹锯鮨芳香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41页 |
| ·讨论 | 第41-45页 |
| ·埋置 17Α-甲基睾酮、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条纹锯鮨性腺成熟系数、性腺发育及排精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埋置 17Α-甲基睾酮、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条纹锯鮨性类固醇激素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埋置 17Α-甲基睾酮、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条纹锯鮨芳香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条纹锯鮨精子超微结构及其入卵过程的电镜观察 | 第45-5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 ·试验材料 | 第45-46页 |
|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 | 第46页 |
| ·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 | 第46页 |
| ·结果 | 第46-51页 |
| ·精子的形态与结构 | 第46-47页 |
| ·卵子的超微结构 | 第47-49页 |
| ·受精过程观察 | 第49-51页 |
| ·讨论 | 第51-53页 |
| ·精子的超微结构 | 第51页 |
| ·卵子的超微结构 | 第51页 |
| ·精子入卵及卵子的变化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