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无磷阻垢缓蚀剂的性能及其机理研究概况 | 第14-23页 |
·常见无磷阻垢缓蚀剂的性能研究 | 第15-20页 |
·聚天冬氨酸的阻垢缓蚀性能 | 第15-16页 |
·聚环氧琥珀酸的阻垢缓蚀性能 | 第16-17页 |
·聚丙烯酸的阻垢性能 | 第17页 |
·水解聚马来酸酐阻垢缓蚀性能 | 第17-18页 |
·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的缓蚀性能研究 | 第18-20页 |
·阻垢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20-23页 |
·聚合物阻垢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 第20-22页 |
·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的缓蚀作用机理 | 第22-23页 |
·理论方法简介 | 第23-28页 |
·分子力学方法 | 第23-26页 |
·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26-27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7-28页 |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28-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思路 | 第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40页 |
第二章 聚合物阻垢剂阻碳酸钙垢机理的MD模拟 | 第40-64页 |
·引言 | 第40页 |
·模型构建和MD模拟细节 | 第40-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9页 |
·平衡的判别 | 第44-46页 |
·聚合物阻垢剂与碳酸钙晶体的的结合能 | 第46-49页 |
·溶剂化效应 | 第49-50页 |
·聚合物阻垢剂在碳酸钙表面的形变 | 第50-52页 |
·超分子对关联函数 | 第52-59页 |
·g(r)_(Total)分析 | 第54-56页 |
·g(r)_(Ca(Crystal)-O(-OH))和g(r)_(Ca(Crystal)-O(-C=O))分析 | 第56-57页 |
·g(r)_(H(Polymer)-O(Crystal))分析 | 第57-58页 |
·g(r)_(Ca(Crystal)-O(Water))和g(r)_(H(Polymer-O(Water))分析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第三章 聚合物阻垢剂阻硫酸钙垢机理的MD模拟 | 第64-86页 |
·引言 | 第64页 |
·模型构建和MD模拟细节 | 第64-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82页 |
·平衡判别 | 第68-70页 |
·聚合物阻垢剂与硬石膏晶面的结合能 | 第70-72页 |
·溶剂化效应 | 第72-74页 |
·聚合物阻垢剂在硬石膏表面的形变 | 第74-76页 |
·超分子对关联函数 | 第76-82页 |
·g(r)_(Total)分析 | 第77页 |
·g(r)_(Ca(Crystal)-O(-OH))和g(r)_(Ca(Crystal)-O(-C=O))分析 | 第77-80页 |
·g(r)_(H(Polymer)-O(Crystal))分析 | 第80页 |
·g(r)_(Ca(Cystal)-O(Water))和g(r)_(H(Polymer)-O(Water))分析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第四章 聚合物阻垢剂阻磷酸钙垢机理的MD模拟 | 第86-109页 |
·引言 | 第86页 |
·模型构建和MD模拟细节 | 第86-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105页 |
·平衡判别 | 第90-93页 |
·聚合物阻垢剂与HA晶面的结合能 | 第93-95页 |
·溶剂化效应 | 第95-97页 |
·聚合物阻垢剂在HA晶面的形变 | 第97-99页 |
·超分子对关联函数 | 第99-105页 |
·g(r)_(Total)分析 | 第100页 |
·g(r)_(Ca(Crystal)-O(-OH))和g(r)_(Ca(Crystal)-O(-C=O))分析 | 第100-103页 |
·g(r)_(H(Polymer)-O(Crystal))分析 | 第103页 |
·g(r)_(Ca(Crystal)-O(Water))和g(r)_(H(Polymer)-O(Water))分析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第五章 聚合物缓蚀剂对碳钢缓蚀作用机理的MD研究 | 第109-125页 |
·引言 | 第109页 |
·模型构建与模拟方法 | 第109-114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14-122页 |
·平衡判别 | 第114-115页 |
·缓蚀剂分子与铁晶面的结合能 | 第115-116页 |
·溶剂化效应 | 第116-118页 |
·聚合物在Fe晶面上的形变 | 第118-119页 |
·对关联函数分析 | 第119-122页 |
·不同条件下g(r)_(Fe-O(polymer))分析 | 第119-120页 |
·不同聚合物缓蚀剂的g(r)_(Fe-O(polymer))分析 | 第120页 |
·g(r)_(Fe-O(water))分析 | 第120-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5页 |
第六章 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分子修饰和MD研究 | 第125-141页 |
·引言 | 第125页 |
·模型构建与模拟方法 | 第125-1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0-137页 |
·缓蚀剂分子在Cu_2O晶面上的结合能 | 第130-131页 |
·缓蚀剂分子的形变 | 第131-132页 |
·相互作用体系的对关联函数 | 第132-137页 |
·g(r)_(Total)分析 | 第133-134页 |
·g(r)_(O(OH-BTA)-Cu)分析 | 第134-135页 |
·g(r)_(O(W)-Cu)和g(r)_(O(1-OH-BTA)_-H(W))分析 | 第135-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1页 |
全文结论 | 第141-142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完成项目情况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