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河口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对流域变化的响应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图目录 | 第12-14页 |
表目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河口区沉积物研究 | 第16-18页 |
·河流入海水沙通量研究 | 第18-20页 |
·鸭绿江河口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3-30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3-24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4-25页 |
·地形地貌 | 第25-26页 |
·气候 | 第26页 |
·水文特征 | 第26-30页 |
·径流和输沙 | 第26-27页 |
·潮汐与潮流 | 第27-29页 |
·波浪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30-37页 |
·研究材料 | 第30-31页 |
·样品测试 | 第31-32页 |
·粒度 | 第31页 |
·Pb-210测试 | 第31-32页 |
·分析方法 | 第32-37页 |
·粒度分析 | 第32-33页 |
·Pb-210测年的原理 | 第33-34页 |
·粒径趋势分析 | 第34-35页 |
·敏感组分 | 第35-36页 |
·端元组分分析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结果 | 第37-60页 |
·粒度分析 | 第37-50页 |
·表层沉积物粒度 | 第37-41页 |
·西水道柱状样沉积物粒度 | 第41-43页 |
·西岸潮滩柱状样的沉积物粒度 | 第43-50页 |
·沉积物粒径输运趋势分析 | 第50-51页 |
·Pb-210测年分析 | 第51-52页 |
·敏感组分分析和端元组分分析 | 第52-60页 |
·敏感组分 | 第52-54页 |
·端元组分分析 | 第54-60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60-79页 |
·沉积物粒度的垂向变化及其指示意义 | 第60-68页 |
·沉积物粒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 第68-75页 |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沙通量的变化 | 第68-72页 |
·水动力的变化 | 第72-75页 |
·鸭绿江河口地区沉积环境的演变 | 第75-79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