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第一章 shiA 基因的敲除 | 第19-33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9页 |
第二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8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2页 |
·菌株 | 第19-20页 |
·质粒 | 第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工具酶 | 第20页 |
·标准品 | 第20页 |
·试剂盒 | 第20页 |
·化学试剂 | 第20-21页 |
·相关溶液 | 第2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打靶质粒PKSMN-SLR的构建 | 第22-26页 |
·化学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6页 |
·化学转化 | 第26-27页 |
·Gene gorging法敲除shiA基因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28-31页 |
·打靶质粒PKSMN-SLR的构建 | 第28-29页 |
·质粒PKSMN-SLR的图谱 | 第28-29页 |
·转化子PKSMN-SLR/DH5α的菌落PCR鉴定 | 第29页 |
·质粒PKSMN-SLR的基因测序验证 | 第29页 |
·基因shiA的无痕敲除 | 第29-31页 |
·菌落PCR验证阳性敲除菌 | 第29-30页 |
·基因shiA敲除的基因测序验证 | 第30-31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二章 aroK基因的敲除 | 第33-43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33页 |
第二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8页 |
·打靶质粒PKSMN-ALR的构建 | 第33-38页 |
·化学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8页 |
·化学转化 | 第38页 |
·Gene gorging法敲除aroK基因 | 第38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8-41页 |
·打靶质粒PKSMN-ALR的构建 | 第38-39页 |
·质粒PKSMN-ALR的图谱 | 第38-39页 |
·转化子PKSMN-ALR/DH5α的菌落PCR鉴定 | 第39页 |
·质粒PKSMN-SLR的基因测序验证 | 第39页 |
·基因aroK的无痕敲除 | 第39-41页 |
·菌落PCR验证阳性敲除菌 | 第39-40页 |
·基因aroK敲除的基因测序验证 | 第40-41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产莽草酸菌株性能鉴定 | 第43-49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43页 |
第二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3-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菌株 | 第43页 |
·质粒 | 第43页 |
·培养基 | 第43-44页 |
·标准品 | 第44页 |
·化学试剂 | 第44页 |
·相关溶液 | 第4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制备化学感受态细胞 | 第44页 |
·化学转化 | 第44-45页 |
·莽草酸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45页 |
·样品处理[40] | 第45页 |
·含量测定[40] | 第45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47页 |
·莽草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5-46页 |
·产莽草酸菌株性能比较 | 第46-47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9-51页 |
附录1 | 第51-53页 |
附录2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