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后期西学的传入与儒学的论辩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朝鲜后期西学的传入 | 第11-15页 |
| ·朝鲜后期的社会背景 | 第11页 |
| ·西学传入的内在要素 | 第11-12页 |
| ·抵制西学思想的运动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西学思想对朝鲜后期的影响 | 第15-24页 |
| ·科学技术的影响 | 第15-17页 |
| ·天文学和科学宇宙观的影响 | 第15-16页 |
| ·地理学和自我发现 | 第16-17页 |
| ·神观念和自然哲学的影响 | 第17-21页 |
| ·人格神的上帝 | 第17-19页 |
| ·阴阳·五行的自然哲学发展的影响 | 第19-21页 |
| ·儒学传统伦理的影响 | 第21-24页 |
| ·儒学人性观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儒教传统社会秩序的影响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儒学与西学的论辩 | 第24-41页 |
| ·主宰者的论辩 | 第24-29页 |
| ·主宰者名称与概念之辩 | 第24-25页 |
| ·创造主与天地之辩 | 第25-27页 |
| ·人格神和天命之辩 | 第27-29页 |
| ·灵魂与死后世界的论辩 | 第29-34页 |
| ·灵魂的实体概念之辩 | 第29-31页 |
| ·灵魂不减性与魂魄聚散之辩 | 第31-32页 |
| ·天堂地狱和祭祀之辩 | 第32-34页 |
| ·道德规范与社会秩序的论辩 | 第34-41页 |
| ·父子观与男女观之辩 | 第34-37页 |
| ·君臣观和身份观之辩 | 第37-38页 |
| ·利害观与生死观之辩 | 第38-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