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8-9页 |
·论文的研究框架及结构安排 | 第9-11页 |
第2章 主要工程机械企业的初期聚焦和十年扩张 | 第11-21页 |
·主要工程机械企业概况及初期阶段的发展 | 第11-13页 |
·三大工程机械企业的主要概况 | 第11页 |
·三大工程机械企业初期发展阶段的战略聚焦 | 第11-12页 |
·徐工集团1990 年代中后期的多元化探索 | 第12-13页 |
·三大工程机械企业2000 年以来的扩张 | 第13-15页 |
·行业整体逐步向三大企业集中 | 第13-14页 |
·三大企业全力进军各细分市场 | 第14-15页 |
·三大企业的扩张模式分析 | 第15-19页 |
·徐工集团以自主裂变为主、合资并购为辅的扩张模式 | 第15-16页 |
·中联重科依靠并购重组的快速扩张模式 | 第16-17页 |
·三一集团板块培育的孵化扩张模式 | 第17-19页 |
·三大企业扩张战略的共性特征分析 | 第19-21页 |
第3章 三大工程机械企业“十二五”1000 亿战略目标选择 | 第21-29页 |
·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前景展望 | 第21-23页 |
·中国制造和中国工程机械在世界的崛起 | 第21页 |
·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模定性分析 | 第21-23页 |
·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模定量分析 | 第23-26页 |
·关于工程机械行业规模的两个弹性系数 | 第23-25页 |
·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模分析 | 第25-26页 |
·三大企业共同战略目标取向因素分析 | 第26-29页 |
·全球行业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生命周期规律 | 第26-27页 |
·三大企业共同战略目标取向的三大基本因素 | 第27-28页 |
·世界工程机械版图上的中国元素及未来表现 | 第28-29页 |
第4章 徐工集团“十二五”扩张型战略决策模型 | 第29-35页 |
·徐工扩张型战略的条件模型 | 第29-30页 |
·徐工“十二五”战略选择的SWOT 分析 | 第29-30页 |
·徐工扩张型战略的条件模型分析 | 第30页 |
·徐工扩张型战略的途径模型 | 第30-31页 |
·徐工扩张型战略的实现方式模型 | 第31-35页 |
·扩张型战略实现方式模型及分布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徐工扩张型战略的实现方式模型分析 | 第32-35页 |
第5章 徐工集团“十二五”关键增长路径探析 | 第35-43页 |
·基于科尔尼“规模竞争六大增长魔方”的扩张战略图分析 | 第35-36页 |
·徐工“十二五”三层面业务的平衡发展 | 第36-38页 |
·麦肯锡三层面理论 | 第36-37页 |
·主要门类市场吸引力与徐工相对竞争力模型 | 第37-38页 |
·徐工“十二五”三层面业务的平衡发展 | 第38页 |
·徐工“十二五”内部资源、能力的集中与整合 | 第38-43页 |
·波特价值链理论 | 第38-39页 |
·基于“波特价值链理论”的徐工价值链模型 | 第39-41页 |
·徐工“十二五”价值链关键环节 | 第41-4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摘要 | 第47-48页 |
ABSTRACT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