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前言 | 第11-1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 ·步态的参数 | 第12-14页 |
| ·时间参数 | 第12页 |
| ·空间参数 | 第12页 |
| ·时——空参数 | 第12-13页 |
| ·步态的动力学参数 | 第13-14页 |
| ·步态的运动学参数 | 第14页 |
| ·正常步态 | 第14-16页 |
| ·正常步态特征 | 第14-15页 |
| ·正常步态各时相参与工作的肌群及生物力学机理 | 第15-16页 |
| ·步态研究的应用 | 第16-18页 |
| ·功能评定 | 第16-17页 |
| ·指导治疗 | 第17-18页 |
| ·疗效评定 | 第18页 |
| ·行走辅助装置的设计 | 第18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8-25页 |
| ·使用足底压力设备分析人体的运动 | 第18-20页 |
| ·人体运动过程中压力测量结果的解释说明 | 第20-22页 |
| ·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22-25页 |
| ·运动速度 | 第22-23页 |
| ·不对称性 | 第23-24页 |
| ·性别 | 第24页 |
| ·足的结构和足的类型 | 第24-25页 |
| ·对运动鞋研究的概况 | 第25-27页 |
| 3 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27-33页 |
|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 ·实验仪器和运动动作 | 第27-29页 |
| ·支撑时相的分类和足底压力分布区域的定义 | 第29-30页 |
| ·足的外旋角、走跑跳时的着地角和离地角 | 第30-32页 |
| ·走、跑和跳 | 第32页 |
| ·提踵频率和前足蹬离频率 | 第32页 |
| ·相对接触面积和冲量百分比 | 第32-33页 |
|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3-69页 |
| ·受试者走、跑和跳运动学参数的分析 | 第33-41页 |
| ·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34-41页 |
| ·性别对运动速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 ·同种运动形式裸足和穿鞋运动速度的差异 | 第36-38页 |
| ·不同运动形式的着地角和离地角 | 第38-41页 |
| ·受试者RSscan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69页 |
| ·支撑阶段的时间参数 | 第41-48页 |
| ·支撑阶段时间参数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2-48页 |
| ·各个运动时相占总时间百分比的研究 | 第48-55页 |
| ·各个运动时相占总时间百分比的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9-55页 |
| ·足的3个部分与接触相对面积的关系 | 第55-60页 |
| ·足的3个部分与作用面接触相对面积的的实验结果 | 第57页 |
| ·分析和讨论 | 第57-60页 |
| ·足的3个部分所受冲量占整个足所受冲量百分比的研究 | 第60-64页 |
| ·实验结果 | 第61页 |
| ·分析和讨论 | 第61-64页 |
| ·足着地时外旋角的研究 | 第64-69页 |
| ·实验结果 | 第66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66-69页 |
| 5 结论 | 第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附录 | 第76-77页 |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