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8-12页 |
(一)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二)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三) 本文创新处和不足 | 第11-12页 |
二、融资融券概述 | 第12-14页 |
(一) 融资融券的内涵 | 第12页 |
(二) 融资融券的作用 | 第12-14页 |
三、国际上融资融券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14-21页 |
(一) 美国:市场化的分散授信模式 | 第14-15页 |
(二) 日本:单轨制下的集中授信模式 | 第15-17页 |
(三) 中国台湾:双轨制下的集中授信模式 | 第17-18页 |
(四) 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融券主要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18-21页 |
四、我国融资融券模式选择及存在问题 | 第21-26页 |
(一) 我国融资融券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二) 我国融资融券模式选择 | 第22-24页 |
(三) 我国融资融券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五、完善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建议 | 第26-29页 |
(一) 逐步扩大融资融券可融券种的范围 | 第26页 |
(二) 建立证券金融公司提供转融通 | 第26-27页 |
(三) 试点券商放宽风险控制措施 | 第27页 |
(四) 放大融资融券的资金使用率 | 第27-28页 |
(五) 指导投资者熟悉做空操作 | 第28页 |
(六) 具体量化融资融券规定 | 第28-29页 |
六、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后记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