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理论分析 | 第14-21页 |
·知识产权质押的概念及种类 | 第14-16页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特点 | 第16-17页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 | 第17-19页 |
·知识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21-28页 |
·半市场化的日本模式 | 第21-23页 |
·DBJ 模式 | 第22页 |
·信用保证协会模式 | 第22-23页 |
·市场主导型的美国模式 | 第23-25页 |
·SBA 模式 | 第23-24页 |
·CAPP 模式 | 第24-25页 |
·风险分摊型的德国模式 | 第25页 |
·政府主导型的韩国模式 | 第25-26页 |
·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28页 |
第4章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历程及状况 | 第28-37页 |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历程 | 第28-31页 |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起步发展阶段(1995-2006.09) | 第28页 |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活跃发展阶段(2006.10- ) | 第28-31页 |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困境 | 第34-37页 |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主体困境 | 第34-35页 |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客体困境 | 第35页 |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困境 | 第35-36页 |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操作困境 | 第36-37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的建议 | 第37-47页 |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运行环境 | 第37-38页 |
·知识产权质押法典独立化和完备化 | 第37页 |
·拓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客体范围 | 第37-38页 |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 | 第38页 |
·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配套服务体系 | 第38-43页 |
·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 | 第38-40页 |
·构建多元化的风险分散机制 | 第40-42页 |
·建立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保险机制 | 第42页 |
·建立场内外相配合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 第42-43页 |
·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开展模式 | 第43-47页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设计 | 第43-44页 |
·参与主体操作层面的优化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