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人地位理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12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及结构 | 第12-14页 |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保证人地位理论概述 | 第14-20页 |
·保证人地位理论的提出 | 第14-16页 |
·保证人地位理论的含义 | 第14页 |
·保证人地位理论提出的背景 | 第14-16页 |
·保证人地位理论与作为义务理论 | 第16-20页 |
·作为义务理论 | 第16-17页 |
·保证人地位与作为义务的关系 | 第17-18页 |
·保证人的类型及其特征 | 第18-20页 |
3 保证人地位理论的实质化运动 | 第20-30页 |
·保证人学说 | 第20-22页 |
·因果关系说 | 第20-21页 |
·违法性说 | 第21页 |
·保证人说 | 第21-22页 |
·保证人实质化的理论发展 | 第22-27页 |
·德国的实质理论 | 第22-26页 |
·日本的实质理论 | 第26-27页 |
·保证人实质化的评价 | 第27-30页 |
·实质化运动的进步性 | 第27-28页 |
·实质化运动的反思 | 第28-30页 |
4 保证人地位理论的适用 | 第30-41页 |
·保证人地位理论适用的依据 | 第30-32页 |
·不作为与作为的等置性 | 第30-31页 |
·保证人地位与罪刑法定原则 | 第31页 |
·对结果之原因的控制理论 | 第31-32页 |
·保证人地位理论适用的实践 | 第32-37页 |
·保护性保证人 | 第32-34页 |
·监护性保证人 | 第34-36页 |
·义务冲突的解决 | 第36-37页 |
·保证人地位理论的适用建议 | 第37-41页 |
·立法建议 | 第37-38页 |
·理论发展建议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