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 ·我国池塘养殖现状 | 第11-12页 |
| ·浮游动物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因素 | 第13-16页 |
| ·生物因素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 第13-14页 |
| ·非生物因素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 第14-16页 |
| ·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主养草鱼池塘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 第18-3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 ·实验池塘 | 第18-19页 |
| ·采样时间 | 第19页 |
| ·浮游动物样品的采集于处理 | 第19页 |
| ·浮游动物的定性样品的采集 | 第19页 |
| ·浮游动物的定量样品的采集 | 第19页 |
| ·浮游动物种类的鉴定和计数 | 第19-20页 |
|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0-21页 |
|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 第20页 |
| ·数据的处理 | 第20-21页 |
| ·实验结果 | 第21-26页 |
| ·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 | 第21页 |
| ·浮游动物优势种 | 第21-24页 |
| ·浮游动物的密度及生物量 | 第24-26页 |
| ·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 | 第26页 |
| ·讨论 | 第26-28页 |
| ·主养草鱼池塘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 第26-27页 |
| ·主养草鱼池塘浮游动物现存量 | 第27-28页 |
| ·主养草鱼池塘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 | 第28页 |
| ·小结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浮游动物丰度与池塘水化指标间的关系 | 第30-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 ·采样时间与地点 | 第30页 |
| ·池塘水样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 ·数据分析与分析方法 | 第31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31页 |
| ·逐步回归分析 | 第31页 |
| ·通径分析 | 第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0页 |
| ·三口池塘浮游动物各类群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31-34页 |
| ·浮游动物各类群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分析 | 第34-35页 |
| ·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通径分析 | 第35-40页 |
| ·讨论 | 第40-42页 |
| ·营养盐与浮游动物的关系 | 第40页 |
| ·水温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 第40-41页 |
| ·pH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 第41页 |
| ·溶氧和透明度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应用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探讨主养草鱼池塘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 | 第43-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 ·采样时间和地点 | 第43页 |
|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第43-44页 |
| ·数据处理 | 第44页 |
| ·同位素δ~(13)C和δ~(15)N的计算 | 第44页 |
| ·营养级的计算 | 第44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 ·稳定同位素特征 | 第44-45页 |
| ·营养级的分析 | 第45-46页 |
| ·讨论 | 第46页 |
| ·池塘碳氮同位素的特征 | 第46页 |
| ·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食物网和营养级位置 | 第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附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