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1页 |
一、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危机生成机制 | 第11-13页 |
二、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国传染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特色与不足 | 第14-15页 |
一、 本文研究的特色 | 第14页 |
二、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理分析 | 第15-23页 |
第一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15-19页 |
一、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 第15-17页 |
二、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路径的理论分析 | 第19-23页 |
一、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机制 | 第19-20页 |
二、 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的潜在路径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析 | 第23-38页 |
第一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的实证设计 | 第23-27页 |
一、 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测度模型选择 | 第23-25页 |
二、 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指标选取及说明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判 | 第27-38页 |
一、 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权重的确定 | 第27-30页 |
二、 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测度及分析 | 第30-38页 |
第四章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路径分析 | 第38-56页 |
第一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路径的实证设计 | 第38-40页 |
一、 系统性金融风险传导的模型选择 | 第38-39页 |
二、 系统性金融风险传导的参变量选取及说明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变量的计量检验与 VEC 模型估计 | 第40-52页 |
一、 变量的计量检验 | 第40-44页 |
二、 VEC 模型估计 | 第44-52页 |
第三节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传导路径分析 | 第52-56页 |
一、 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传导分析 | 第52-53页 |
二、 银行体系与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分析 | 第53页 |
三、 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分析 | 第53-54页 |
四、 系统性金融风险传导路径分析结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 第56-62页 |
第一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国际经验 | 第56-59页 |
一、 构建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金融安全网 | 第57页 |
二、 限制财务风险暴露程度,提高透明度与严格市场纪律 | 第57-58页 |
三、 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金融综合监管 | 第58页 |
四、 建立国际标准和准则 | 第58页 |
五、 确保市场流动性、防止金融恐慌 | 第58-59页 |
六、 建立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机制 | 第59页 |
第二节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建议 | 第59-62页 |
一、 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指标体系 | 第60页 |
二、 建立综合金融监管体系 | 第60-61页 |
三、 重点关注重要机构 | 第61页 |
四、 平衡经济发展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