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安全科学论文--安全工程论文--爆炸安全与防火、防爆论文

基于物联网和NDIR的可燃气体探测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引言第11-12页
   ·常见可燃气体传感技术第12-13页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第12页
     ·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第12-13页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第13页
     ·光学式气体传感器第13页
   ·可燃气体探测系统第13-14页
   ·物联网探测技术的发展第14页
   ·研究内容和目标第14-15页
   ·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NDIR测量原理与探测器结构设计第16-26页
   ·红外吸收原理第16-20页
     ·红外辐射基础知识第16页
     ·分子运动与红外吸收第16-18页
     ·部分气体的特征吸收波长第18-19页
     ·Lambert-Beer定律第19-20页
   ·非色散红外吸收技术第20-21页
     ·双波长红外探测技术第20页
     ·双波长红外测量的基本结构第20-21页
     ·计算参量的选取第21页
   ·探测器的结构设计第21-24页
     ·光学结构设计第22-23页
     ·电路设计第23-24页
     ·外壳设计第24页
   ·工作原理第24-25页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探测器的标定和温度补偿实验研究第26-36页
   ·温度影响因素第26页
   ·实验方法第26-27页
     ·实验系统第26-27页
     ·实验方法第27页
   ·探测器的输出特性第27-29页
     ·标定实验流程第27-28页
     ·标定实验结果第28-29页
   ·温度对探测器输出的影响第29-30页
   ·温度补偿第30-35页
     ·人工神经网络第30-31页
     ·温度补偿模型第31-32页
     ·温度补偿结果第32-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基于物联网的可燃气体探测系统实现第36-54页
   ·网络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第36页
   ·TCP/IP协议第36-39页
     ·OSI体系结构和协议第37页
     ·TCP/IP体系结构及协议第37-39页
   ·网络测控系统的基本模式第39页
   ·探测器的嵌入式结构设计第39-41页
     ·嵌入式结构第40页
     ·通信协议第40-41页
   ·基于Labwindows/CVI的远程测控系统第41-53页
     ·Labwindows/CVI简介第41页
     ·Labwindows/CVI网络通讯的实现第41-43页
     ·探测器的网络配置第43-46页
     ·探测器作为服务器的小型探测网络第46-49页
     ·基于专用服务器的探测网络第49-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空间仓库堆垛特性对水炮雾状射流灭火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Max-min满意度和公共权重的DEA的碳排放效率及分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