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奇村地热资源评价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页 |
·地热资源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山西省忻州市地热资源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概况 | 第18-26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0页 |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气象条件 | 第18-19页 |
·河流水系 | 第19页 |
·社会经济概括 | 第19-20页 |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地形 | 第20页 |
·地貌 | 第20-21页 |
·地质条件 | 第21-23页 |
·地层岩性 | 第21-22页 |
·构造 | 第22-23页 |
·新构造运动 | 第23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6页 |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23-24页 |
·地下水运动 | 第24-26页 |
第3章 奇村地热田地质特征 | 第26-41页 |
·热田地层条件 | 第26页 |
·热田基底特征 | 第26-29页 |
·基岩埋深 | 第26-27页 |
·断层 | 第27-29页 |
·热田边界及地温场特征 | 第29-30页 |
·热田边界 | 第29-30页 |
·地温场特征 | 第30页 |
·热田热储类型及特征 | 第30-32页 |
·热储类型 | 第30-31页 |
·热储特征 | 第31-32页 |
·热水动态 | 第32-37页 |
·概念模型 | 第37-38页 |
·地球物理场特征 | 第38-41页 |
·重力场特征 | 第38-39页 |
·航磁异常 | 第39页 |
·电性特征 | 第39-41页 |
第4章 奇村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 第41-47页 |
·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特征 | 第41-43页 |
·PH | 第41-42页 |
·硬度 | 第42页 |
·化学类型 | 第42-43页 |
·氟化物分析 | 第43页 |
·地下热水矿化度特征 | 第43页 |
·热矿水质量评价 | 第43-47页 |
·微量元素 | 第43-44页 |
·溶解性有机物质分析 | 第44-45页 |
·热水的利用价值 | 第45-47页 |
第5章 三维地质模型 | 第47-51页 |
·确定模型区域 | 第47页 |
·区域剖分及 3D 模型建立 | 第47-51页 |
第6章 奇村地热资源评价 | 第51-61页 |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 第51-52页 |
·奇村地热田开采现状 | 第52-53页 |
·地热田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 | 第53-56页 |
·孔隙热储地热资源概算 | 第56-58页 |
·计算公式的选取 | 第56-57页 |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57-58页 |
·计算结果 | 第58页 |
·裂隙热储资源概算 | 第58-60页 |
·计算公式的选取 | 第58-59页 |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59页 |
·计算结果 | 第59-60页 |
·奇村地热田资源总量 | 第60页 |
·热矿水资源概算 | 第60-61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4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建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