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开采境界内采空区建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三维可视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动载荷对空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露天矿山复杂采空区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 | 第16-29页 |
| ·研究的工程背景 | 第16-18页 |
| ·MIDSA-GTS软件介绍 | 第18-19页 |
| ·三维可视化建模优越性 | 第19-20页 |
| ·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20-26页 |
| ·资料收集和整理 | 第20页 |
| ·矿山地表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20-22页 |
| ·各分段空区模型的建立 | 第22-26页 |
| ·矿山空区整体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露天台阶动态开挖对采空区稳定性影响 | 第29-43页 |
|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 ·数值模型建立 | 第29-30页 |
| ·模型网格划分 | 第30-32页 |
| ·空区稳定性数值计算 | 第32-36页 |
| ·模型力学属性赋值 | 第32-33页 |
| ·给定模型边界条件 | 第33页 |
| ·对模型施加荷载及设定计算方式 | 第33-35页 |
| ·开挖方案 | 第35页 |
| ·定义施工阶段 | 第35-36页 |
| ·分析工况 | 第36页 |
| ·空区稳定性数值分析 | 第36-42页 |
| ·应力分析 | 第36-39页 |
| ·位移分析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爆破动载荷对空区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43-62页 |
|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3-50页 |
| ·数值模型 | 第43-45页 |
| ·特征值分析 | 第45-46页 |
| ·爆破荷载动力分析 | 第46-50页 |
| ·计算方案 | 第50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60页 |
| ·单次爆破作用下 | 第51-55页 |
| ·不同爆破动载荷作用下 | 第55-58页 |
| ·不同位置载荷作用下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露天开采境界下的空区的治理 | 第62-72页 |
| ·露天开采境界下的空区的特点与分类 | 第62-63页 |
| ·露天空区的治理与否的界限 | 第63-64页 |
| ·露天开采境界下采空区的有效处理方法 | 第64-70页 |
| ·露天空区的处理方法概述 | 第64-68页 |
| ·露天采空区治理的原则和要求 | 第68页 |
| ·露天采空区的处理步骤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 ·本文结论 | 第72-73页 |
|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