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2-烷氧羰基-4-苯基(氟苯基)-1,5-苯并硫氮杂卓抑真菌构效关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2页
   ·国内外苯并硫氮杂卓的研究进展第10-14页
   ·本课题组对 1,5-苯并硫氮杂卓的研究进展第14-19页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二章 目标化合物 5b~5j、6a~6e、7a~7f 的合成及 5a 抑真菌构效关系研究第22-36页
   ·引言第22页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第22-23页
   ·产物表征第23-31页
     ·产物 5b~5j、6a~6e、7a~7f 的物理常数及产率第23-24页
     ·产物 5b~5j、6a~6e、7a~7f 的主要 IR 特征第24页
     ·产物 5b~5j、6a~6e、7a~7f 的1H NMR 数据第24-27页
     ·产物 5b~5j、6a~6e、7a~7f 的13C NMR 数据第27-29页
     ·产物 5b~5j、6a~6e、7a~7f 的 MS、HMRS、元素分析数据第29-31页
   ·目标化合物抑菌活性的研究第31-36页
     ·实验材料第31页
     ·实验方法第31-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页
     ·高活性杂卓 2-乙氧羰基-4-苯基/(4-氟苯基)-1,5-苯并硫氮杂卓 5a,5b 抗真菌活性的进一步研究第32-34页
     ·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第34-36页
第三章 目标化合物 13a~13c、16a~16f、17a~17f、18a~18f 的合成及 A~F 抑真菌构效关系研究第36-48页
   ·引言第36页
   ·杂卓衍生物的合成第36-38页
   ·产物的表征第38-44页
     ·产物 13a~13c、16a~16f、17a~17f、18a~18f 的物理常数及产率第38页
     ·产物 13a~13c、16a~16f、17a~17f、18a~18f 的主要 IR 特征第38-39页
     ·产物 13a~13c、16a~16f、17a~17f、18a~18f 的1H NMR 数据第39-42页
     ·产物 13a~13c、16a~16f、17a~17f、18a~18f 的13C NMR 数据第42-44页
     ·产物 13a~13c、16a~16f、17a~17f、18a~18f 的 HRMS 数据第44页
   ·目标化合物抑菌活性测试第44-45页
     ·实验部分第44-45页
     ·实验结果第45页
   ·2-烷氧羰基-1,5-苯并杂卓合成的研究第45-48页
第四章 实验部分第48-52页
   ·仪器与试剂第48-50页
     ·仪器第48页
     ·试剂第48-50页
   ·杂卓衍生物的合成第50-52页
     ·2-溴-1-苯乙酮 9a~9c 的合成第50页
     ·磷烷 11a~11c 的合成第50页
     ·3-芳基-1,2-丙烯-3-酮 12a~12c 的合成第50页
     ·杂卓化合物 13a~13c 的合成第50-51页
     ·α,β-不饱和酮 14a~14f 的合成第51页
     ·硫氮杂卓 15a~15f 的合成第51页
     ·还原硫氮杂卓 16a~16f 的合成第51页
     ·氧氮杂卓 17a~17f 的合成第51页
     ·氮氮杂卓 18a~18f 的合成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图第57-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HAASO-WCDA时间标定的研究
下一篇:原位TLC-FTIR技术及新型薄层色谱板的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