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悖论视角下的我国西部可持续发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关于生态悖论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 第2章 生态悖论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7-27页 |
| ·生态悖论 | 第17-19页 |
| ·悖论及悖论的消除 | 第17页 |
| ·生态悖论产生的历史分析 | 第17-18页 |
| ·生态悖论及其表现 | 第18-19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4页 |
|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第19-21页 |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21-22页 |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22-24页 |
|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类指标——生态足迹 | 第24-27页 |
| ·生态足迹基本概念 | 第24-26页 |
| ·生态足迹分析的计量方法及步骤 | 第26-27页 |
| 第3章 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生态悖论现象及其导因分析 | 第27-36页 |
| ·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概况 | 第27-28页 |
| ·我国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生态悖论现象 | 第28-31页 |
| ·水资源严重短缺、土地荒漠化 | 第29页 |
| ·森林覆盖率锐减、草地退化 | 第29-30页 |
| ·水土流失形势严峻、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 第30-31页 |
|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 第31页 |
| ·我国西部开发过程中生态悖论现象产生导因分析 | 第31-35页 |
| ·立法尚不配套、执法系统不够完善 | 第31-32页 |
|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欠缺、长期过度利用自然资源 | 第32页 |
| ·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缺乏从实际出发的科学规划 | 第32-33页 |
| ·治理生态环境的资金缺乏、重建设轻管护问题突出 | 第33页 |
| ·对草地生态系统保护重视不够 | 第33-34页 |
| ·产业发展过于依赖资源开发和初加工 | 第34-35页 |
| ·西部大开发面临治理与开发的两难境地 | 第35-36页 |
| 第4章 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 第36-48页 |
| ·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的基本思路 | 第36-37页 |
| ·西部地区2000-2008 年生态足迹计算 | 第37-40页 |
| ·生物资源账户的生态足迹 | 第37页 |
| ·能源资源账户的生态足迹 | 第37-38页 |
| ·生态足迹汇总 | 第38-39页 |
| ·生态承载力 | 第39-40页 |
| ·生态赤字/盈余 | 第40页 |
| ·西部地区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8页 |
| ·生态足迹(需求)分析 | 第41-42页 |
| ·生态承载力(供给)分析 | 第42-45页 |
| ·西部地区生态赤字分析 | 第45-48页 |
| 第5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8-52页 |
|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 ·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个人简历 | 第56-57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