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结构类型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42页
   ·研究背景第16-22页
     ·理论背景第16-18页
     ·现实背景第18-22页
   ·研究意义第22-23页
     ·理论研究意义第22页
     ·现实意义第22-2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3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9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9-35页
     ·文献述评第35-36页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第36-39页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39-42页
     ·研究方法第39-41页
     ·创新点第41-42页
第2章 产业内贸易成因的理论模型分析第42-56页
   ·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第42-48页
     ·新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第42-45页
     ·Lancaster的“产品差异模型”第45-46页
     ·Brander & Krugman的“相互倾销模型”第46-48页
   ·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第48-52页
     ·Falvey等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第49-51页
     ·Shaked & Sutton“垂直差异寡头垄断模型”第51-52页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拓展第52-56页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动态模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52-53页
     ·基于FDI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研究第53-54页
     ·跨国公司垂直专业化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研究第54-56页
第3章 中国化纤业贸易发展现状及其特点研究第56-97页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进口贸易现状第56-71页
     ·人造纤维第58-62页
     ·合成纤维第62-68页
       ·涤纶进口产品结构第63-64页
       ·腈纶进口产品结构第64-65页
       ·锦纶进口产品结构第65-66页
       ·其他合成纤维进口产品结构第66-68页
     ·人造纤维原料第68-70页
     ·合成纤维原料第70-71页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第71-86页
     ·人造纤维第73-77页
     ·合成纤维第77-84页
       ·涤纶出口产品结构第78-80页
       ·腈纶出口产品结构第80-81页
       ·锦纶出口产品结构第81-83页
       ·其他合成纤维出口产品结构第83-84页
     ·人造纤维原料第84-85页
     ·合成纤维原料第85-86页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贸易特点第86-95页
     ·中国化学纤维贸易具有重要地位第86-87页
     ·中国化学纤维贸易增长迅速第87-89页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进出口市场分布集中第89页
     ·中国主要化学纤维产品贸易逆差较高第89-90页
     ·中国化纤原料进口依存度较高第90-93页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加剧第93-95页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4章 中国化纤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测度第97-140页
   ·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度方法与数据说明第97-102页
     ·测度方法第97-101页
       ·Grubel-Lloyd指数第97-100页
       ·Breu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第100-101页
     ·数据说明第101-102页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度第102-120页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度第102-114页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G-L指数测度第102-107页
       ·中国化学纤维原料业G-L指数测度第107-112页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定第112-114页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MIIT指数测度第114-120页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MIIT指数测度第114-116页
       ·中国化学纤维原料业MIIT指数测度第116-119页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MIIT指数测度第119-120页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第120-137页
     ·中美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度第121-122页
     ·中日等东亚国家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度第122-129页
     ·中欧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度第129-135页
     ·中国与俄罗斯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度第135-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140页
第5章 中国化纤业产业内贸易结构类型判定第140-162页
   ·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判定方法第141-145页
     ·GHM法第141-143页
     ·Giuseppe Celi细分法第143页
     ·Fukao & Ishido三种贸易模式判定法第143-145页
   ·中国化学纤维原料业产业内贸易类型测度分析第145-149页
     ·GHM法与Giuseppe Celi细分法第145-147页
     ·Fukao & Ishido法第147-149页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测度分析第149-153页
     ·GMH法第149-151页
     ·Fukao & Ishido法第151-153页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化纤业产业内贸易类型总体分布第153-159页
   ·本章小结第159-162页
第6章 中国化纤业产业内贸易类型影响因素分析第162-182页
   ·样本选择与指标设置第162-164页
   ·模型构建第164-174页
     ·模型的单位根检验第165-167页
     ·面板协整分析第167页
     ·面板模型分析第167-174页
       ·回归模型的选择第167-173页
       ·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Hausman检验第173-174页
   ·回归方法和回归结果分析第174-180页
     ·回归方法第174页
     ·回归结果分析第174-180页
   ·实证结果小结第180-181页
   ·本章小结第181-182页
第7章 结论及建议第182-192页
   ·结论第182-184页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测算结果第182-183页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第182页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属于上垂直型第182-183页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类型的影响因素第183页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方向的提出第183-184页
   ·建议第184-192页
     ·政府层面的建议第184-186页
       ·推进外贸管理方式的转变第184-185页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185页
       ·鼓励传统劳动密集型化纤业的改造第185-186页
       ·正确引导外资投向第186页
     ·行业协会层面的建议第186-189页
       ·不断完善“产业安全预警体系”第186-187页
       ·加强化纤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第187-188页
       ·引导和支持化纤及其相关产业集约式、集群化发展第188-189页
     ·企业层面的建议第189-192页
       ·实施品牌化战略第189-190页
       ·实施多元化的营销策略第190-191页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第191-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0页
附录第200-2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03-204页
致谢第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纺织机械制造企业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
下一篇: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外包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基于外向度的研究